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养蚕与缫丝课程模块为例,对其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特点、考核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相关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改革创新开拓蚕业现代化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蚕业将面临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的重大改革。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都会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蚕业必须深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区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加快实用技术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入手,开拓蚕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蚕业区划的原则,将重庆蚕桑产区分成4个较独立的区划类型,总结不同蚕区的生产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浙江蚕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阐述了20世纪蚕业的特点,展望了21世纪的浙江蚕业,提出了发展21世纪浙江蚕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家经营理性选择的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蚕桑生产的发展,论述了近代中国农家兼业经济演化的新条件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调整与传统蚕丝业的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桑西移”是我国蚕丝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城市工业化已经使东部蚕区急剧萎缩和衰老,而人为措施使西部蚕区出现徒长和缺钙症。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东部地区的蚕业产业化,依托精品基地,挖掘潜力,才能保持东部蚕区的可持续发展。西部蚕区要借鉴东部经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高起点建设蚕桑基地,切忌盲目发展,积极开发蚕丝业高新技术,实现东西部蚕区的合理布局和强强联合,共同振兴我国传统的蚕丝产业。  相似文献   
7.
沈勇  庞均喜 《北京农业》2012,(18):208-209
蚕桑产业是白河县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受产业效益和蚕茧价格波动的影响,已成为弱势产业,为推进陕西省白河县蚕桑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济,提升蚕农年收入水平;以科技为支持,提升蚕农科技养蚕水平;推广"小蚕共育"养殖模式,提升养蚕劳日工值水平;促进桑园土地流转,提升养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惠农政策,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部分为第四部分蚕业管理与科技之蚕业科技。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科技成果丰硕,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获县级以上的成果奖励项目就达347项,其中国家奖3项,部、省级奖83项;内容从蚕桑品种、桑树病虫防治,到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等,对推动浙江蚕业的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1世纪后,农桑系列桑品种、雄蚕品种、优质高效系列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9.
桑蚕和天麻是我国传统产业,将两种产业结合起来,对二者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桑蚕与天麻产业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麻城市蚕桑产业发展概况,剖析了该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产业意识,实行集约化经营、拓展产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实力、夯实产业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