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当前歙县茶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该地区茶叶产业提升对策,包括推进茶树良种引进、土地流转、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农培训,提升茶园效益,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以及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歙县近年烟草生产历程及种烟大户取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在烟草生产中采取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等措施,为该县稳步发展烟草生产、种烟农户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珠兰花茶是我国传统大宗花茶之一,主产于安徽歙县,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7年,珠兰花茶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介绍了珠兰花茶的历史、产业发展沿革及制作技艺,供广大茶叶工作者及珠兰花茶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歙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的意义,并提出适宜歙县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当地林农致富增收,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歙县三潭枇杷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剑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86-187,189
歙县是我国五大枇杷产区之一,新安江畔的漳潭、绵潭、沦潭3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种植的"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种类中优良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并日益形成规模。通过对三潭枇杷的苗木选育、苗木选择和定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采收等栽培技术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栽植三潭枇杷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药物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方超 《农业考古》2020,(2):133-141
茶叶贸易作为徽州商人主要的经营活动,对明清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歙县茶商的经营网络更是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亦有涉及。本文所利用的《薛坑口茶行屋业本末》为歙县茶商毕体仁所撰,其内容记载了毕氏家族自道光十五年(1835)创建茶行,历经咸同战火至光绪时茶叶生意衰落的历史,同时涉及撰者的生平经历、家族析产等事。透过毕氏家族的茶叶生意与经营结构的变化过程,我们得以窥见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小资本茶商的经营状况,并深化对徽州茶叶经济及茶商群体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7.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行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结构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户行为的特殊性。论文以安徽省歙县为例.探讨了耕地稀缺地区农户资源利用行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受人地关系的制约,该类地区农户的资源利用行为特点表现为:追求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最大可能保障率;以获取净产值作为资源利用的主要经济目标;根据劳动力边际净产值确定经济作物的利用规模;从经济效益出发安排生态型作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年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歙县山核桃的资源分布、生产管理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为歙县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其农业生物多样性,可为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传统农家品种普查收集与入户访谈、田间调查与种植鉴定,系统研究了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农业物种和传统农家品种以及由此形成的保护与利用经验与技术。研究发现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种植或管理的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其中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31种、油料作物5种、干鲜果14种、药用植物以及纤维烟草等12种。共有包括171个传统农家品种,其中粮食作物62个、蔬菜作物57个、干鲜果品33个、油料作物7个、药用植物和纤维烟草12个。这些农业物种及传统农家品种,通过混合种植、轮作倒茬、间作套种、优中选优等一系列保护与利用技术被活态传承和保护。但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正面临着主体缺失、技术失传、传统农家品种名称混乱、种质退化以及单一化种植造成的品种多样性丧失、单一追求产量造成适应性强的品种资源丧失、农民生计方式多样化造成梯田农业的弱化、传统农家品种生产比较效益低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资源普查并建立社区种子库与农民自留种相结合的传统农家品种就地活态保护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涉县娲皇宫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风景资源,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对娲皇宫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及评价。78处风景资源中特级景点3处、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31处、三级景点22处、四级景点5处,其中人文景源占风景资源总数的34.6%,景观级别较高。结果表明:涉县娲皇宫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科学、游憩、环境和保健价值。风景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