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41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龄蚕立体条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龄立体饲育架制作,条桑收获及饲养技术,明确了全年采用立体条桑育对蚕茧产质量及桑树秋末生长的关系,条桑收获及饲育是一项省工高效的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2.
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浙江海宁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所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  相似文献   
3.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取母蛾延迟交配,拆对后冷藏、改变交配时间和产卵室保护温度等技术措施来探讨改善芳草A系原种产卵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对产卵性能的改进有一定的效应,但由于性状间存在相关关系,对某一性状的促进效应往往同时也对另一产卵性状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家蚕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日系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人工饲料在种茧育上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春用蚕品种和夏秋用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变迁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蚕品种与五十、六十年代推广的品种相比较,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茧层量、茧层率的增长更为突出.但5龄经过和食下量也相应地增加,蚕的消化率以及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从而认为,在今后蚕品种改良过程中,应重视提高饲料效率的研究,并通过桑品种改良、饲育技术等途径,提高饲料效率,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春制越年家蚕卵丝乙胚子冷藏处理后,其实用孵化率〉92.3%蚁蚕绝食致半数时数≥110h,不良卵发生率〈10%,发病率〈8.6%,茧质优良,产量平稳,在有效冷藏期限内随时出库催青饲育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冬虫夏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介绍了冬虫夏草的生物学习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培育现状,并展望了冬虫夏草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人工分离蛹虫草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沈阳人工分离种(S)为优质品种,武汉(W)、河南(H)、北京(B)种为淘汰种。以大米加4个蚕蛹为基质的培养基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液体菌种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