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竹蛏亲体暂养技术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亲蛏(体长9~12 cm,体重45.76±6.78 g)从采捕运输到人工暂养培育的一系列试验工作,结果表明:亲蛏的挑选以体长9~13 cm、活泼健康、肥满度好的3龄个体为最佳。经7天试验,采用细沙作为底质进行亲蛏暂养的效果良好,成活率达98.5%,个体排卵量约300万粒;不铺任何底质暂养的亲蛏,成活率仅16.4%.不能正常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2.
  • 1. Razor clams are found in different habitats ranging from sheltered systems (e.g. lagoons and estuaries) to open coasts. They are distributed worldwide and comprise a small number of species of high economic value.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habitat and species exploited, different mechanical and hand‐harvesting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Whil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resulting from mechanized method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several authors, the impacts caused by traditional hand‐harvesting methods remain unknown. Therefore, a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Ria Formosa lagoon (South of Portugal) add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resulting from harvesting Solen marginatus with salt.
  • 2.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ediment was found; the main effect was an increase in salinity after covering the area with salt, which de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flood tide and after a few hours had returned to pre‐harvesting levels.
  • 3. No effects on 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observed, with similar fluctuation patterns recorded in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areas,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being attributed to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benthic populations.
  • 4.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 razor clam fishery using salt in intertidal areas can b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茎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对采自西藏工布江达县的茎直黄芪样品,运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其种属,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从茎直黄芪424个组织块中分离到内生真菌336株,分属7纲、9目、10科、13属,其中Alternaria tenuissima分离率最高为32.14%,是优势种属,其次是Undifilum oxytropis,分离率为19.05%;多样性指数显示,茎直黄芪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不同,花中内生真菌香农-维纳指数(2.16)及辛普森指数(0.154)及均匀度指数(0.80)均最高,表明其多样性最高,叶次之,茎最低。表明茎直黄芪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种属组成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花是内生真菌定植的主要部位,且其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疯草是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牲畜采食后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茎直黄芪属于疯草的一种,它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是一种严重危害到当地畜牧产业的有毒植物。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茎直黄芪中苦马豆素并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确定了苦马豆素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提取物中苦马豆素的含量。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目数为40目,料液比1∶40,纤维素酶添加量3.5%、酶解时间3.0 h。在优化提取条件下,苦马豆素的提取率可达到0.003 941%。研究表明,纤维素酶法快速、高效、方便、节能,有利于茎直黄芪中苦马豆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长竹蛏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长竹蛏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长竹蛏消化腺腺管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细胞内含许多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消化腺导管柱状细胞亦呈现酸性磷权酶活性,并具有密集的微棋毛。消化道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少量的粘液细胞组成。食道有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物质的上皮下粘液细胞。胃和肠上皮具帽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肠上皮还个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6.
适于长竹蛏的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长竹蛏基因组DNA为模板,探讨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进行PCR扩增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比较试验,分析了Mg2+、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浓度对ISSR-PCR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长竹蛏的ISSR反应体系包括10×Buffer,2.5 mmol/LMg2+,0.25 mmol/L dNTP,0.5μmol/L ISSR引物,0.040 U/μlTaqDNA聚合酶,1.6 ng/μl模板DNA。[结论]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适于长竹蛏的ISSR-PCR扩增。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盐度、pH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稚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15、20、30、35)和pH(7.0、7.5、8.5、9.0)突变下,分别在0、4、12、24、48、72、96 h测定了壳长为(1.33±0.10)cm大竹蛏稚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0组12、24h及盐度30组24 h,大竹蛏稚贝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25)(P0.05),盐度20组4、12 h和盐度30组12、24 h时,大竹蛏稚贝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96 h时,盐度20、盐度30组的两种抗氧化酶活力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盐度15、35组48~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5、pH 8.5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H 8.0)(P0.05)(除pH 8.5组48 h外);pH 7.0、pH 9.0组12~96 h时,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0和pH 9.0组72 h和96 h时,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盐度和pH突变对大竹蛏稚贝SOD和CAT活力均有影响,大竹蛏稚贝对盐度20和盐度30突变有一定适应性;盐度15、盐度35和pH 7.5、pH 8.5突变后,大竹蛏稚贝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pH 7.0和pH 9.0突变可能会造成大竹蛏稚贝细胞氧化损伤;生产实践中,大竹蛏稚贝培育的盐度和pH范围分别控制在20~30和7.5~8.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底质组成及厚度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总体上随底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在含沙量为75%时活性最高,琥珀酸脱氢酶则是在含沙量50%~75%时酶活力上升趋势最明显。琥珀酸脱氢酶在底质厚度16 cm组,含沙量75%组,其酶活分别最高。当底质厚度8~16 cm时,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增长最快,含沙量则是75%时酶的活性最高,之后随之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底质厚度的升高而增大,含沙量在25%~75%时显著增加,在含沙量为75%时达到最高值;含沙量为50%~100%大竹蛏潜沙率为100%,底质厚度为12~l6 cm时其潜沙率为100%,3 min左右便可完全潜入沙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林业部1986年赴印度竹子栽培技术考察组所作总结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印度的竹种资源、栽培技术和加工利用等。印度共有竹林面积209.7万公顷,立竹蓄积量为3680万吨。印度共有竹种19属113种(有的报道为115种),现已开发利用的有21个种。牡竹(Dendrocalamusstrictus Nees)分布广、抗逆性强、耐盐碱、耐高温干旱、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印度最主要的造林竹种。印度现有竹林中绝大多数为天然混交林,类型主要有抽木—牡竹混交林、柳桉—牡竹混交林、其他阔叶树种—牡竹混交林。柚木—牡竹混交林是目前印度大力提倡的经营模式。印度竹子造林方式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育苗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造林后进行除草松土,成林后实行3—4年轮伐制。印度竹子的百分之三十用于造纸,百分之二十用于建筑。印度的竹材防腐方法主要是加压渗透法,防腐剂有CCA、ACC、CCC和CCB四种。印度用竹筋代替钢筋浇制混泥土板很成功。  相似文献   
10.
西藏茎直黄芪对山羊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经瘤胃瘘管每天给6只山羊投股茎直黄芪粉(20g/kgB·W),并且给每只山羊茎直黄芪干草(200g/day),令其自由采食。第40~47天受试山羊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摇头,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步态蹒珊。继之,后肢无力,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实验室检查发现,中毒羊血清AKP、GOT活性和BUN含量明显升高。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广泛空泡化。经分析茎直黄芪含苦马豆素,不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不是聚硒植物,从而证实苦马豆素可能是茎直黄芪的主要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