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橄榄蛏蚌性腺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林  李昊成  宋浪 《水产科学》2011,30(9):580-582
2008年8月—2009年10月,每月采集一批橄榄蛏蚌,分别进行可量性状的测定和年龄鉴定,并研究了其肥满度周年变化规律。为了揭示其繁殖特性,取繁殖季节性腺制作石蜡切片,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测量性腺细胞的直径。结果表明,橄榄蛏蚌的肥满度在每年的5月出现最高峰,且一年只有一个高峰,因而橄榄蛏蚌繁殖为一年产卵一次、繁殖一次。橄榄蛏蚌性腺细胞直径为49.3~70.2μm。随着水温的升高,橄榄蛏蚌的摄食活性增强。统计学数据分析表明,橄榄蛏蚌体质量与壳长、壳宽和壳高均呈指数关系,而后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对体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壳高,最小的指标为壳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肉质量的主要性状,随机选取40只3~4龄的野生橄榄蛏蚌,测量了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x1)、壳质量(x2)、高(x3)和肉质量(y)等7个数量性状,计算含肉率。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各性状对肉质量的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橄榄蛏蚌的含肉率达到65.62%,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淡水贝类;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质量对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983,是影响肉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壳宽、壳高、高与壳质量等性状对肉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体质量间接实现的;体质量的综合决定效应为96.08%,是影响肉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具有育种意义;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18.548+0.690x1-0.442x2+6.804x3。  相似文献   
3.
4.
对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吞噬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瑞氏染色后血细胞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将橄榄蛏蚌的血细胞分为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类淋巴细胞共4种类型。透明细胞的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类淋巴细胞最小;透明细胞的胞核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大颗粒细胞最小。类淋巴细胞的核质比最大(0.67),其他3种细胞的核质比为0.37~0.48。4种血细胞所占比例以小颗粒细胞最高(43.6%),透明细胞次之(36.6%),类淋巴细胞最低(7.0%)。橄榄蛏蚌平均血细胞浓度为(4.21±1.51)×105个/mL,个体的血细胞浓度与体重(或壳长)不相关(P>0.05),不同体重组(或壳长组)的平均血细胞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37℃体外吞噬试验中,橄榄蛏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比例为(43.6±7.0)%,吞噬指数为(0.743±0.145)。4种血细胞中,小颗粒细胞的吞噬比例最大(0.288±0.061),类淋巴细胞不具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机油乳剂对柑桔害螨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炳林  熊锦君 《昆虫天敌》1992,14(2):89-91,95
大田试验表明,新型机油乳剂对桔全爪螨.桔锈瘿螨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单独使用新型机油乳剂200倍、或新型机油乳剂250倍混合克螨特4000倍,对桔全爪螨和桔锈瘿螨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而且新型机油乳剂持效期长,是柑桔害螨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汤普森多毛菌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柑橘锈壁虱的防治,汤普森多毛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不同形态特征,菌丝生长与寄主的关系,适合的温、湿度条件,在不同条件下侵染的时间和寄主的发病症状,制剂的生产和田间应用效果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柑桔锈壁虱及其天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柑桔锈壁虱PhylocoptrutaoleivoraAshmead发生动态与环境因子;锈壁虱与其天敌的相互关系。其中亚热冲绥螨OkiseiusSubtropicusEhara、具瘤神蕊螨AglistemusexsertusGonzalez-Rodriguez为锈壁虱天敌优势种,它们对锈壁虱种群消长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建立生态桔园,形成以捕食螨为主的桔园天敌群落。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著低于12月(P<0.05),与3月、9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月与3月、9月含肉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粗脂肪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粗蛋白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3月(P<0.05),灰分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3月(P<0.05);淮河橄榄蛏蚌软体部(干物质)含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总氨基酸含量在52.12%~54.31%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0.57%~21.94%,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9.09%~19.43%,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检测元素中,Hg因含量低而未检出,检测结果显示Mn、Fe、Zn、Cu、Pb、Cd这6种元素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橄榄蛏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温度的发育速率生物物理学模型,对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和桔锈满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ead)的发育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螨各螨态发育的低温阈限顺次为0.96~13.81℃,6.06~11.83℃,17.21~21.1℃;高温阈限为27.77~31.56℃,24.43~44.86℃,39.84~44.93℃。桔始叶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11℃、3℃、0℃、2℃;桔全爪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若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1℃、5.5℃、6℃、2℃和1.5℃,原蛹、第2蛹和雌成螨为0℃;桔锈螨卵、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3℃、9.5℃、10.5℃和11℃。发育适温,桔始叶螨为8~28℃,桔全爪螨为,10~35℃,桔锈螨为19~42℃。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橄榄蛏蚌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理活动越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均能使生物生理活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