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77篇
农学   211篇
  25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3个由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柑桔体细胞杂种繁殖特性的研究表明,金柑与甜橙属间体细胞杂种扦插生根成活率较低。甜橙+宜昌橙以及甜橙+粗柠檬种间体细胞杂种扦插萌发和生根能力与权及粗柠檬没有显著差异;插条发根平均为2.0条和1.8条,一年生植株根系总长分别为122.2cm和80.7cm,与积和粗柠檬均无显著差异;粗柠檬+甜橙杂种的须根数为39条,株-1,与权(54.5条·株-1)差异显著,而宜昌橙+甜橙种间杂种(47.7条·株-1)与积差异不显著;体细胞杂种的抗寒性有介于双亲之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技术,但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却引起了世界轰动,充分显示了其重在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银杏幼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佛手银杏幼胚为外植体, 研究了不同大小幼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 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大于3 mm的幼胚, 在MK +NAA 1.0 mg·L - 1 +BA 1.0 mg·L - 1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最高, 达到53.6% , 最多的一块愈伤组织形成多达38个胚状体。暗培养不利于胚状体的发生。在MK培养基上添加10%椰汁对胚状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34.5%生长成苗。  相似文献   
5.
‘过山香’香蕉多芽体的诱导及其体细胞胚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我国重要香蕉种质‘过山香’ (AAB) 为材料, 研究了香蕉多芽体诱导、多芽体茎尖薄切片即分生组织性的表层结构物( scalp) 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合适条件。结果表明, 该品种单个不定芽茎尖在P4培养基(含BAP 100 μmol·L - 1和IAA 1 μmol·L - 1 ) 中继代5个周期后可诱导获得类似花椰菜结构的多芽体。从30 μmol· m - 2 ·s- 1光强, 光/暗周期(16 h /8 h) 培养的多芽体所获得的scalp在添加2,4-D 5μmol·L - 1和Zeatin 1 μmol·L - 1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黑暗培养, 4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7.6%。诱导20 d后黄色分生小球体类结节状愈伤组织开始发生, 90~120 d后在分生小球体局部可获得白色或浅黄色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5% ) 。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体细胞胚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60 d后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分别为14.5%和11.1%。  相似文献   
6.
 选用四川省地方品种‘竹根姜’的茎尖组织建立了体细胞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悬浮培养获得了姜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干质量受pH影响。接种量和AgNO3 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都有影响:最佳接种量为1.0% , 最适AgNO3浓度为6.0 mg·L - 1。胚性细胞悬浮系增殖后, 接种到前期筛选的成熟分化培养基上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球根海棠离体培养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球根海棠外植体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诱导不定芽和胚状体, 经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的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均很高, 体细胞胚为单细胞起源或多细胞起源。以再生嫩叶为继代中间体, 在较高温度(28 ℃) 下诱导, 可建立高效扩繁体系。纵切芽丛继代形成大量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继代半年后几乎完全丧失分化能力, 发生激素驯化作用, 而且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发生广泛变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荷斯坦牛部分乳房结构特性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规模化场奶牛乳房结构部分性状进行评价和测定,旨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现场评价和测定我国北方6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的乳房均衡(2 030条)、乳头长度(1 551条)和乳头位置评分(分前、后乳头,2 839条),使用SAS 9.2 GLM过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上述3个乳房性状的因素,同时分析3个单项性状对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和胎次对3个乳房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前、后乳头位置和后乳头长度对校正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校正日产奶量与前乳头位置评分值呈正比,与后乳头位置评分值呈反比;前乳头位置和长度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体细胞评分随前乳头位置评分的增大而减小;5~5.5 cm的乳头长度对于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都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通过乳房性状选择、淘汰并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房健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The level of artifici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EMF) has steadi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ing chicken embryo has been considered a good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MF on living organism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 18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 during embryogenesis on the frequency of chick embryo malformations,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heart and liver and concentration of corticosterone in blood plasma, lipid and glycogen content in the liver of newly hatched chicks. A 1800 MHz EMF was found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embryogenesis (earlier pipping and hatching of chicks) while having no effect 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cks and on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embryo malformations. Exposure of chick embryos to EMF caused decreases in relative heart weight and right ventricle wall thickness. The pipping and hatching of chicks can be accelerated by stressful impact of EMF, which is confirm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lasma corticosterone concentrations and decrease in fat and glycogen in the liver of chicks exposed during embryogenesis on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with a frequency of 1800 MHz.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MsLEA4-4基因的抗逆性,本试验对前期获得的转MsLEA4-4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以验证MsLEA4-4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达到55%,比对照植株(Control plant,CK)高81%;转基因株系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比CK提高75.0%~81.3%;盐胁迫明显抑制根系生长,但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量比CK多4~5根(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过氧化氢酶(P<0.01),过氧化物酶(P<0.05)活性均高于CK,脯氨酸(P<0.01)和丙二醛(P<0.05)含量均低于CK。综上可得,MsLEA4-4基因参与了拟南芥体内的耐盐性调控,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sLEA4-4在转基因紫花苜蓿盐胁迫中的功能及培育耐盐性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