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80篇
农学   380篇
基础科学   27篇
  184篇
综合类   967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2.
3.
收获期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杂交早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收获期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垩白指数及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但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抽穗后 35d收获的稻米胶稠度最高 ,以抽穗后 2 5d收获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5.
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和刈割日期对杂交狼尾草Ca、P和Mg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家畜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植株Ca含量,对植株P和Mg含量无显著影响;随无机氮施用水平的提高,杂交狼尾草植株Ca和Mg含量显著提高,P含量显著降低;植株Ca、Mg含量均随刈割日期的推迟而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随刈割日期的推迟呈先降后升的规律;根据NRC推荐的饲养标准(奶牛、肉牛和绵羊),所有处理杂交狼尾草植株Mg含量均能满足家畜的需要,Ca:P为(0.95~2.67):1;利用杂交狼尾草饲喂高产奶牛时,应注意日粮中Ca、P的添加.  相似文献   
7.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8.
9.
Agricultural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s. Mode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to evaluate current situations or scenario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policy-maker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A promising approach is the use of bio-decisional models based on decision rules. However,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large number of farmers makes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decision rules, and the diversity of farmers' decisions is rarely considered. To this end, we developed SIMITKO, a spatialised and stochastic bio-decisional model, able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farming practices. We focused on the choice of varietal earliness and sowing practices of maize (Zea mays L.) in the Baïse sector (south-western France). Model development was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surveys of farmers’ practices to identify their current strategies, the best variables to describe the practices and the prob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for each strategy. We tested SIMITKO by simulating the dynamics of areas sown with maize. Comparing model predictions of practices to observed data showed generally good predictions of sowing dynamics but less satisfactory predictions of varietal earliness choices. Possible improvement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0.
刘勇  马祥  秦燕 《农学学报》2020,36(8):43-49
为筛选与门源油菜混播效益最高的牧草种类,解决油菜连作障碍问题,提高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土地的生产能力,本研究采用油菜混播箭筈豌豆、青稞和燕麦的方式,分时段取样,探究了油菜混播不同牧草对在不同时段牧草自身生产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土地当量比判断各混播组合的优劣。研究表明油菜-燕麦混播处理在7月6日时表现干重最高,单位面积达174.48 g;在7月21日表现为鲜重和鲜干比最高,在8月15日时表现为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较单作油菜高97.02%;鲜重最高,达2817.00 g。在9月11日,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播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分别较单作油菜高64.33%和99.68%,以油菜-青稞混播处理的干重最高,达589.00 g,较单作油菜处理高147.51%。油菜-箭筈豌豆混播和油菜-燕麦混播有产量优势,油菜-燕麦混播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11,土地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