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要对长春碱、小檗碱、喜树碱和苦参碱等生物碱类、紫杉醇类药物联合抗肿瘤治疗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植物来源药物联合抗肿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Paclitaxel is a commonly used chemotherapeutic agent with a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against cancers in humans. In 1992, paclitaxel was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s Taxol® for use in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Two years later, it was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clitaxel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bark of the Pacific yew tree, Taxus brevifolia in 1971. Taxanes are a family of microtubule inhibitors. As a member of this family, paclitaxel suppresses spindle microtubule dynamics. This activity results in the blockage of the metaphase‐anaphase transitions, and ultimately in the inhibition of mitosis,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a wide spectrum of cancer cells. Additional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paclitaxel have been defined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these effects on the microtubules and may include the suppress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s well as antiangiogenic effects. Based on its targeting of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e cancer phenotype, the mitotic complex,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paclitaxel has been found to be active in a wide variety of cancers in human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vidence in support of paclitaxel's broad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introduces the rationale for, and the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novel formulations of paclitaxel that may preferentially target cancers and that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s for hypersensitivity in dogs. Of note, a novel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 that substantially limits hypersensitivity was recently given conditional approval by the FDA 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for use in dogs with resectable and nonresectab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nonresectable stage III, IV and V mammary carcinoma.  相似文献   
3.
曼地亚红豆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曼地亚红豆杉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生理、生化、组培、繁殖等生物学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属植物含有的紫杉醇因具有抗癌特性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由于植物体内紫杉醇含量很低,而市场对紫杉醇需求不断增大,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搞清植物体各部分紫杉醇的空间分布,旨在为合理开发红豆杉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一株成熟的南方红豆杉不同时期的叶、皮、枝及背光处树叶中紫杉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的时间变化,树皮中紫杉醇含量(11mg.kg-1-17mg.kg-1)逐渐增高且最多,枝叶中紫杉醇含量(枝13mg.kg-1-18mg.kg-1,叶4mg.kg-1-14mg.kg-1)在下降,但新生的枝叶(枝18 mg.kg-1,叶14 mg.kg-1)却比新皮中(11 mg.kg-1)紫杉醇含量高;同时光照强的叶中紫杉醇含量(26 mg.kg-1)比背光处叶含量(2 mg.kg-1)明显高。对于产业化提取红豆杉中紫杉醇,笔者建议可以利用可再生、生物量大的新生枝叶取代树皮获得更多的紫杉醇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悉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了云南丽江维西地区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Cheng et L.K.Fu)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及数量。从云南红豆杉根、茎、叶中分离获得115种内生真菌,经过形态学和ITS分析结果表明,这115种内生真菌分属于21属,其中分布最广的类群是芽枝霉属(19种),其次是黑孢属(17种)和拟茎点霉属(14种),说明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经初步检测,其中有4个菌种能够产生紫杉醇。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构建了以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为建群种、以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为伴生种、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为地被种的人工复合群落,并以传统人工搭建遮阴网作对照。研究表明:从3月份新枝叶萌发至12月份枝叶停止生长,3种立地条件下单种群落和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及其枝叶中紫杉醇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对于南方红豆杉生物量,陡坡复合群落缓坡复合群落平地复合群落平地单种群落;紫杉醇质量分数在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都出现峰值,其中紫杉醇质量分数最高值都出现在5月份。5月份和11月份,紫杉醇质量分数峰值:陡坡复合群落缓坡复合群落平地复合群落平地单种群落;8月份,紫杉醇质量分数峰值陡坡复合群落缓坡复合群落平地单种群落平地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枝叶紫杉醇质量分数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资源及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系统阐述了红豆杉开发利用前景,着重介绍了中国乡土红豆杉资源现状,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曼地亚红豆杉在我国的引种情况。通过对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市场需求分析,提出了目前红豆杉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该产业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药物的发展态势与云南省的红豆杉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紫杉醇药物的发展史、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从6个方面研讨了获取紫杉醇的途径。指出通过规模化地人工种植红豆杉,扩展资源,制取紫杉醇,是当前发展紫杉醇药物生产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此后,论述了云南省的红豆杉资源状况.以作为“云南红豆杉药用人工林营造技术试验示范”的立项背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叶片、树皮、嫩枝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比例,以及各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紫杉醇和10-DABⅢ的含量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红豆杉枝叶中叶片的生物量约占30%,叶片中累积的有效产物量最高(约占总量的70%);树皮含量次之,杂质最少;红豆杉枝叶中木质部的生物量最多(占46%),累积的产物最少(约占总量的5%)。叶片是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等产物的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0.
东北矮紫杉组织、细胞培养及其紫杉醇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矮紫杉系灌木型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其株形矮、分枝多、生长快 ,可采收大量红豆杉枝条 ,也是园林常绿观赏树种 ,但其繁殖困难。本研究通过茎段腋芽培养建立了试管苗再生体系 ,为快速繁育红豆杉苗木创造条件。从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 ,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系 ,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紫杉醇打下基础。实验中对矮紫杉茎、叶、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发现它们中均有紫杉醇存在 ,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含量高于茎、叶。该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矮紫杉是理想的解决紫杉醇来源的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研究还观察到 PVP是组培中解除培养物褐化的较好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