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8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715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100篇
综合类   2875篇
农作物   606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492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缺乏准确参数值的问题,采用直接测量和虚拟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碎甘薯茎秆和叶片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试验法获得碎甘薯秧的本征参数、碰撞恢复系数等参数值及碎甘薯秧颗粒的静摩擦系数参数范围,并为离散元法仿真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组合。通过堆积角优化仿真试验确定甘薯叶片本征参数及其他不易直接测量的离散元仿真参数。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甘薯叶的滚动摩擦系数均显著影响堆积角。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优化试验标定了对碎甘薯秧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值,以得到的参数进行颗粒堆积仿真试验,测得堆积角平均值为40.51°,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72%,说明物理试验加优化仿真试验来标定离散元参数是可行的,标定所得的参数可作为甘薯秧茎叶离散元仿真参数。  相似文献   
3.
枯枝落叶积累可改变原生态环境,地表温度、土壤PH值积累量呈线性负相关,蒸发量、土壤容重与积累量呈指数负相关,土壤水分、土壤孔隙度与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枯枝落叶积累可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随着枯枝落叶积累均有明显提高当积累量达600g/m^2时,有机质、N、P、K含量分别比无枯枝落叶层提高1.8倍、88.2%、2.15倍和37%。枯枝落叶积累对草原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美味侧耳五种酶的同工酶谱在不同菌体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美味侧耳不同菌体组织中5种酶的同工酶谱变化。酯酶(E5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在子实体中的酶带数和活性均高于液培菌丝。过氧化物酶(POD)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乙醇脱氢酶(ADH)和山梨醇脱氢酶(SODH)的酶带只在子实体中发现。酶谱随子实体部位而变异的进度同酶种类有关,POD变化较大,EST和MDH较不明显,ADH和SODH没有变化。本实验结果为今后以这5种酶为生化遗传标记研究美味侧耳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邓恩桉组培中影响继代增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抗寒树种邓恩桉组培快繁中影响其继代培养的因素。实验表明,继代培养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随继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浓度。最初几次继代,BA的浓度为0.5 mg/L,NAA的浓度为0.2 mg/L。然后BA的浓度逐渐降低到0.1~0.3 mg/L,NAA的浓度逐渐降至0.05~0.1 mg/L,继代5~6次后,BA的浓度保持在0.1~0.3 mg/L,NAA的浓度保持在0.05~0.1 mg/L。继代周期随季节而不同,夏季为15~25 d,春秋季为20~35 d,冬季为40~50 d,芽的月增殖系数为3~5倍,满足工厂化育苗的要求。组培苗的玻璃化和遗传变异等异常现象很少,节间长度适中,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6.
提高苹果组培芽露地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培育壮芽,嫁接前对组培芽进行3至5天通风锻炼,增强其对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正确选择砧木及嫁接部位和方法,尽可能缩小砧穗间形态结构及木质化程度的差异,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搭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适时灌水增加土壤及空气湿度,滴注激素促进接口愈合.本试验组培芽露地嫁接成活率达到93.3%,枝条最大月生长量为38厘米.  相似文献   
7.
同许多种其它果树一样,山植属的Crataegus grayana也可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在加入0.25ppmBA,0.5ppmIAA以及150ppm水解干酪素的MS培养基上,可由胚得到实生苗。在加入0.5ppm和300ppm水解干酪素的MS培养基上,由茎尖与茎段可得到壮实的试管苗。由于该植物胚在第一年内成熟度甚低,因此用茎尖或茎段进行快繁殖远优于用胚来进行。从此项研究结果看,其繁殖率为2~n-3~n(n为∮月数)。  相似文献   
8.
糖和氮对山楂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敞口山楂组培新梢研究糖和无机氮源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含有高水平蔗糖的培养基比低水平蔗糖的培养基新梢生根率高。新梢对糖的这种反应与糖代谢和物理渗透都有关,用甘露醇作为渗透代替剂在低浓度蔗糖存在下无作用,当蔗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86.64mmol·1~(-1))能影响新梢的生根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NO_3~(-)-N或NH_4~(+)-N作为唯一氮源,或是在MS培养基中加入NO_3~-/NH_4~+比率为标准的混合氮源,在测试范围(0~120mmol·1~(-1))内均降低新梢的生根率,三者对生根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NH_4~+>NO_3~(-)-NH_4~(+)-N>NO_3~(-)-N.NO_3~-/NH_4~+的比率影响生根。NO_3~-/NH_4~+比率与生根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糖/氮比值高有利于生根。插穗中碳、氮的绝对量及碳/氮比率可作为山楂新梢生根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10.
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富士苹果茎尖外植体建立在MS培养基中,形成试管苗。取4—6周龄的茎与愈伤组织,徒手切取约1mm厚的横切面,印迹在硝化纤维膜上。印迹组织经封闭后,与CLSV碱性磷酸酶标抗体反应。对反应结果进行显色。感染CLSV的印迹组织呈紫色反应,正常组织无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容易检测印迹组织中的CLSV。带毒愈伤组织较茎的显色反应敏感,显色反应时间仅为茎的一半(15min)。CLSV在愈伤组织中有两种分布情况:一是所有组织均有显色反应;二是呈不均匀分布。CLSV在茎组织中有三种分布情况:第一,除髓部外,表皮、皮层及维管系统中均有分布;第二,不均匀分布,CLSV集中分布于表度组织中,在皮层及韧皮部仅有少量分布;第三,“嵌合”分布,即同一种组织中部分组织带毒,部分为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