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5篇
  36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病的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瑞毒锰锌、杀毒矾和克露进行大豆种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500ppm瑞毒锰锌对大豆疫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用杀毒矾以种子重量0.4—0.5%的剂量闷种,能显著地抑制大豆疫霉菌的侵入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国有良丰农场十二年生早熟温州蜜柑采用几种施肥方法,比较不同施肥措施下,该地区早熟温州蜜柑各个物候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果实产量。结果表明:处理4分别在各个物候期前进行5次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明显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果实成熟期相对提前;平均单果重量增加,达到125 g/个;平均单株产量明显增加,达到93.60 kg/株;平均产量最高,为73.94 t/hm~2。因此,针对该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合于该地区的合理施肥方式对于提高果树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Ascochyta blight causes significant yield loss in pulse crops worldwide. Integrated disease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to take advantage of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this disease. The most effective practices, established by decades of research, use a combination of disease-free seed, destruction or avoidance of inoculum sources, manipulation of sowing dates, seed and foliar fungicides, and cultivars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systems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 pathogen and the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to be able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s for disease control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gronomic or economic ideal. For individual pathosystems, some components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principles may need to be given greater consideration than others. For instance, destruction of infested residue may be incompatible with no or minimum tillage practices, or rotation intervals may need to be extended in environments that slow the speed of residue decomposition. For ascochyta-susceptible chickpeas the use of disease-free seed, or seed treatments, is crucial as seed-borne infection is highly effective as primary inoculum and epidemics develop rapidly from foci in favourable conditions. Implemented fungicide strategies differ according to cultivar resistance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fungicid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tic resistance varies according to seasonal conditions. Studies are being undertaken to develop advance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to assist growers in making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fungicide and agronomic practices for disease control.  相似文献   
5.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累积锰能力正是其耐缺锰的基础。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利用小麦根系潜力、活化吸收土壤锰在解决水早轮作土壤中小麦缺锰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基肥及追肥配比对凤梨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台农17凤梨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基肥试验和追肥试验,明确最佳的凤梨施肥模式。基肥试验设复合肥、“劲久”控释肥、羊粪+复合肥和“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4种肥料组合,每种组合根据总氮含量设100% N、75% N与50% N三种梯度,其中不添加基肥为CK1,共计13个基肥处理。追肥试验设T1(促花肥+开花肥+结果肥)、T2(开花肥+结果肥)、T3(促花肥+结果肥),其中不施用追肥为CK2,共4个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100% N水平下,以11 250 kg·hm-2羊粪+1 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凤梨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最佳。移栽135 d后,凤梨的叶尖高度增加了28.25%,总叶片数增加59.09%,最大叶长增加16.00%,最大叶宽增加42.55%。凤梨产量达58.62 t·hm-2,较CK1增加20.22%,平均单果重达(1.86±0.32)kg, 果长、果径与芯径分别达(231.47±44.28)mm、(125.62±33.24)mm和(41.16±4.13)mm。此外凤梨的果实品质也最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达(12.6±0.4)%,可滴定酸达(0.50±0.11)%,维生素C达(29.1±6.7)mg·kg-1。而在75%N水平或50%N水平下,“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处理的部分凤梨指标更佳。作为追肥,T1的效果最佳,较于追肥前,追肥后的凤梨叶尖高度、总叶片数、最大叶长叶宽分别增加20.18%、184.87%、21.95%和61.25%,产量较CK2增加6.62%。凤梨单果重(1.62±0.33)kg,果长、果径和芯径分别达(183.52±29.35)mm、(123.58±15.68)mm和(40.58±8.39)mm。凤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3.1±0.9)%,可滴定酸(0.47±0.12)%,维生素C含量(28.9±3.2)mg·kg-1。本研究表明,适用于宁波本地凤梨的最佳施肥方式为以11 250 kg·hm-2羊粪+1 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同时添加少量生物有机肥,并辅以促花肥、开花肥和结果肥追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再生稻传统追肥作业中施肥量不均匀、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对影响施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以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进肥角度、进肥高度、波纹管长度及排肥轴转速对各行排肥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此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顺序为排肥轴转速>进肥角度>波纹管长度>进肥高度。采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进肥角度54°、进肥高度216 mm、波纹管长度200 mm、排肥轴转速47 r·min-1,此时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71%,施肥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再生稻追肥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民科学施肥,扎兰屯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真正掌握了该地区耕地的基础生产能力,为科学施肥提供有力依据。该文从有机质、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分布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和农户施肥情况,提出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及药剂处理种子对该病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培宝  任爱芝 《种子》2004,23(8):27-29
自1998~2002年对鲁西北玉米主产区苗枯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田间调查表明玉米苗枯病的发生与土壤类型、苗期降雨量、品种抗性及种子带菌率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原鉴定结果得知玉米苗枯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禾谷镰刀菌(Egraminearum)、玉米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等多种真菌引起.药剂拌种可明显减轻病害发生,用种子量0.15%的适乐时、卫福、多菌灵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95.63%、92.82%、84.31%,尤其使用适乐和卫福处理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高、苗健壮、叶色浓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