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6篇
  105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以豆壳烧制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研究生物炭对Bt Cry1Ac蛋白的吸附行为以及生物炭对Cry1Ac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是典型的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Cry1Ac蛋白与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最合适的吸附浓度比(生物炭:蛋白)为1:100,二者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UVB紫外照射4 h后,生物炭与Cry1Ac蛋白复合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是单纯蛋白的4.93倍,显示生物炭具有较好的紫外抵抗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Cry1Ac蛋白的抗紫外能力,为后续研发耐受紫外线的农药剂型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面向养殖水体,传统光谱法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检测模型构建的基础:源域(现有样本库)与目标域(检测地水体)间光谱数据独立同分布。但是当源域与目标域分布间存在差异时,由源域得到的低误差模型常在目标域上表现下滑。针对该问题,提出面向UV Vis光谱的域对抗训练网络(DAUVwpNet),将分布不同的源域和目标域数据映射至相同分布的特征空间中,使其在该空间的分布距离尽可能接近,从而在特征空间中对源域训练的目标函数也可以迁移至目标域上,以降低模型在目标域的误差。试验表明:面向同一批测试数据,DAUVwpNet的预测误差为0.78,要低于传统模型的预测误差(0.85);DAUVwpNet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为0.95,要高于传统模型的相关系数(0.89)。表明了该网络能够较好对齐两域特征空间数据分布,降低因分布差异带来的COD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拮抗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B8在野外水稻叶面上的定殖情况及拮抗作用,由自然选择和Tn5诱变从B8产生了一株抗菌素抗性突变体BX8.BX8能在含利福平达400μg/ml或卡那霉素达300μg/ml的LB培养基中生长.实验表明该抗菌素抗性的产生没有降低BX8的拮抗活性.该抗性比较稳定,在无抗菌素培养基中培养.BX8至少分裂生长60代内抗性不变.  相似文献   
4.
To study nuclear transfer in the loach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fused with UV-inactivated oocytes by cell-to-cell electrofusion. To facilitate nuclear transfer,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cultured or incubated at 4 °C in different solutions. TC-19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calf serum was the best culture solution, and effectively retained the totipotence of blastula or gastrula cells for up to 1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gastrula cells incubated at 4 °C had the same totipotence as blastula cells. The optimal UV dosage for inactivation of the oocyte chromatin was 180–240 mJ cm−2. Electro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cone-shaped fusion chamber, which permitted the recipient oocyte and the donor blastula cell to contact one another. The electrofusion procedure resulted in a 10% success rate of normal-appearing fish.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r material originated from the donor cell (blastomere) and the oocyte pronucleus did not take part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碱处理对苦竹试样自由基的影响,探讨了经水洗使碱性减弱后试样自由基浓度的变化,并对紫外光照射、温度变化导致的自由基浓度的改变作了测定。结果表明,碱处理对试样自由基浓度有明显降低作用;水洗对减弱碱性对于自由基浓度的影响有一定作用,但不显著;紫外光照射对竹材自由基有微弱作用,但对毛竹、杨木自由基有明显影响;温度对自由基浓度有较大影响,但若试样形态不同,温度与自由基浓度变化关系图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AIM:To establish cell line FL-POLκ- and to study the role ofPOLκ(polymerase kappa) on genetic stability.METHODS:A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 expressing antisense POLκ gene fragment pMAMneo -amp--POLκ was constructed by cloning the 1 690-1 918 fragment of POLκ gene into the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 pMAMneo-amp- in antisense orientation. FL cells were fransfected with this antisense RNA expressing vector and selected by G418. Based on the shuttle-plasmid pZ189, the mutation assay was made.RESULTS:The spontaneous mutation frequency of supF tRNA gene in the plasmid replicated in the FL- POLκ- was 11.2×10-4, while it was 4.9×10-4 and 3.7×10-4 in the control cells FL and FL-M, respectively.CONCLUSION: POLκ playe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enance of genetic stability.  相似文献   
7.
茶薪菇原生质体制备及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再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以溶壁酶的去壁效果最好 ,不同酶组合可提高去壁效果 ,酶解液在 2 0 %时原生质体释放量很高。酶解适宜温度为 30℃ ,培养 4~ 5d的菌丝酶解 3h释放的原生质体最多。以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 ,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及再生率均较高 ,再生率达到 5 %左右 ,经紫外线照射 2 0s,致死率即达 70 %以上  相似文献   
8.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空间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经过地面选育、筛选和固定变异,培育新品种.在植物方面,国内外已利用该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菌类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开创了育种的又一新途径,其在牧草育种的应用还不多,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黑胡椒、胡椒根、市售胡椒粉和用不同浸泡液浸泡脱皮的白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粉、2种市售胡椒粉和白胡椒粉中胡椒碱含量不同;果>根、白胡椒>黑胡椒、盐水浸泡>河水浸泡>醋浸泡、西安胡椒粉>海南胡椒粉。说明不同的胡椒粉胡椒碱的含量不同,这可以为胡椒的质量控制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辐射诱变育种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中子、质子或者射线等物理辐射诱变因素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发其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本文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物理农业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