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UY50A液压履带起重机在进行吊装作业时,不踩脚踏制动器(简称脚闸)则重物有慢速下降的现象。对该机提升制动器控制系统进行具体分析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满意成敢。  相似文献   
2.
应用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评价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散养和笼养丹顶鹤3个小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以及野生与散养小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结果表明,3个丹顶鹤小群体均表现出较高且相近的遗传变异水平,杂合度期望值(HE)为野生0.83300,散养0.80000,圈养0.81000,F-Statistics结果有97.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群体内。同时还应用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应用稀有等位基因法计算两个小群体间的基因流值为每代1.9个个体;应用FST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基因流值计算公式得出基因流值Nm为1个个体。这个基因流水平和机制能够维持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相近且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相似文献   
3.
丹顶鹤群体的驯化放飞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鹤类和引导良性的野生动物娱乐,扎龙保护区通过人工繁育建立了丹顶鹤观赏群体。结合丹顶鹤的生物学特征,从2月龄雏鸟开始建立群体并进行训飞训练。对2003—2004年9次放飞结果的分析表明:丹顶鹤最适飞翔温度为15~20℃,但低温不会严重影响飞翔,在高于30℃高温时,丹顶鹤拒绝飞翔的比率达到60%左右;雨雪天气丹顶鹤多数拒绝飞翔。丹顶鹤最适飞翔风力为3~4级,风力大于6级时,丹顶鹤拒绝飞翔。在提供30只丹顶鹤飞翔时,场地起降区面积应不少于1000m2,且应保证约30°的起降角。放飞地点空中的可移动物体和放飞场地内及附近过大的噪音会严重影响放飞效果。  相似文献   
4.
呼吸系统疾病是鹤类较为常见的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及防治4个方面概述了几种鹤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鹤是湿地生态的重要指示物种。黄河三角洲生境多样性资源为鹤类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易变性的生态特点,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鹤类栖息生境常发生剧烈变化。本文从较长的时空尺度阐述了鹤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性选择,介绍在生境退化、生态恶化区域实施的生境恢复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为试验素材 ,以放射免疫测定法 ,对 3对配对成鹤繁殖季节血浆中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进行初步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产卵的前、中、后期 ,公鹤的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素(FSH)、睾酮 (T)和母鹤的LH、FSH、雌二醇 (E2 )均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而母鹤的促乳素 (PRL)则表现为“低低高” ;在整个繁殖期 ,公鹤血浆中的LH和FSH浓度均高于母鹤。  相似文献   
7.
The basic theory of multi-rigid body system kinematics is introduced, the idea of train component method which relates to kinematics analysis is presented. Using the above theory and method,this paper makes kinematics analysis for the four-axle steering system of LT1080 autocrane.  相似文献   
8.
鹤是湿地生态的重要指示物种。黄河三角洲生境多样性资源为鹤类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易变性的生态特点,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鹤类栖息生境常发生剧烈变化。本文从较长的时空尺度阐述了鹤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性选择,介绍在生境退化、生态恶化区域实施的生境恢复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散养和圈养2个不同种群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积累丹顶鹤野化训练的基础数据,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试剂盒的方法,对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散养和圈养各5只成体丹顶鹤的24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酸、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等19项血液生化指标在散养和圈养的丹顶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肌酸激酶、钙离子、尿素氮和肌酐指标在散养丹顶鹤和圈养丹顶鹤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几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显示,散养的丹顶鹤比圈养的丹顶鹤适应性更强,表明以散养方式对丹顶鹤进行野化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对繁殖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和白枕鹤(G.vipio)的影响,2007和2008年夏季我们对该区域展开了全面地面调查;同时,通过解译1986、1995、2000和2005年4个不同年份的卫星影像,获取了沼泽湿地变化信息。对比1984和2008年两次全面调查结果,发现:1)丹顶鹤的数量基本稳定,维持在300只左右;而白枕鹤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2)两个年份中,丹顶鹤巢窝估计大抵相当,但两种鹤近90%的巢址均分布在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3)两种鹤类逐渐集中于3个分布区:抚远三角洲、挠力河和七星河中游,以及兴凯湖湿地;而不是以前的6个分布区。1986–2005年的2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45%。在不同经济和政策的驱动下,湿地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将湿地逐渐转变为水田和旱地。嘟噜河和阿布沁河的鹤类消失,主要原因就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沼泽湿地的破碎化和斑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适宜鹤类繁殖的栖息地势必越来越少。1984–1995年间,丹顶鹤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到2008年,数量基本得以恢复。这种变化主要归功于2000年以后,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完善。其次,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三江、洪河、挠力河和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拥有整个三江平原80%的鹤类种群。遗憾的是,在一些省级和市级保护区境内,本次调查期间,未发现有鹤类营巢繁殖。这可能与比较高的人为活动干扰有关。最后,就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