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野生、人工养殖哲罗鱼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哲罗鱼的营养价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2001~2003年4~5月、10~11月,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别对乌苏里江虎头江段野生的哲罗鱼和人工养殖的哲罗鱼的肌肉、内脏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AAS为0.16~0.28,CS为0.10~0.17),其它氨基酸AAS、CS都大于1;EAAI为118.14~176.05,明显高于鳜鱼(62、30)、草鱼(60.59)、鲢鱼(57.59)和鳙鱼(60.87)的肌肉。人工养殖与野生哲罗鱼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毛花雀稗不同分株种植处理的成活率、分蘖力、开花结实和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测定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活率以处理2(两个分蘖植株)最高,为100%;各处理总分蘖数相差不大;处理2和处理3(两个分蘖植株放置10d)开花结实情况较好,处理1(单个分蘖植株)最差;根系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另对处理2进行了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测定,毛花雀稗的生长速度在7月815日之间出现峰值,为5.1cm/d,峰值前半段为保持较低生长水平缓慢增长,5月份后生长开始加快。峰值后半段为保持较高的生长水平缓慢下降趋势,进入11月后生长水平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是葫芦科食药两用植物。该文总结了恩施自治州野生绞股蓝植物资源和野转家规范化种植技术,以期为绞股蓝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2004年9月,我们对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阶段的体重、粪便量、采食部位等数据进行了收集,通过消化率估算了采食量,用丢弃竹子重量估算了竹子利用率,并结合采食变化规律分析了"祥祥"的采食策略。结果表明,经过1a多时间的野化培训,"祥祥"的体重从最初的62.2kg增加到68.2kg。但由于对野外环境的不适应和精饲料供给量的减少,体重曾有所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粪便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R=0.186,P〉0.05)。通过方差分析表明,"祥祥"的采食量比放归前期有明显增加(P〈0.01),比同时期的圈养个体采食量也有明显增加(P〈0.01);对竹子不同部位的选择可以明显地分为秆期、叶期和笋期,这与野生大熊猫的采食策略相似。大熊猫"祥祥"初步具备了野外生存的基础,与之相关的饲养管理方式为今后的野化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6.
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与丢弃部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外放归培训圈内,实验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形态及残桩基径、高度和丢弃部分的长度和鲜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的平均基径、高度和单株鲜重分别是16.46mm、0.82m和0.140g,丢弃部分的长度和单株鲜重平均为3.41m和0.372g。拐棍竹残桩基径与残桩高度和丢弃部分长度,残桩基径、D2H与残桩和丢弃部分鲜重之间均呈极为显著性相关,p=0.001,为此,运用SPSS分析软件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回归估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同仁县野生药用植物共有 75科 ,484种 ,是珍贵的草原自然资源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而且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固土、固沙植物 ,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野生兰花开花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对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0℃条件下,2种野生兰花随温度的升高花芽(花葶、花苞)的生长相应地加快,且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温度对花期的影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花期缩短,20℃时最为明显。光照对2种野生兰花花葶的生长影响较大,开花前春兰花葶的生长量自然光处理明显大于遮光处理,而开花后反之;与春兰不同的是蕙兰在较高温度下花葶的生长才有此特性。  相似文献   
9.
三峡野生灵芝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美、象征美和艺术美三方面阐述了三峡地区野生灵芝的审美价值,并概述了对三峡灵芝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