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晚稻培杂泰丰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提高叶面积指数。N2D2处理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都最高,分别达到6.945 t?hm-2和8.166 t?hm-2,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摘要: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三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玉农乐30g/hm2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玉农乐45-60g/hm2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玉农乐30g/hm2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文  王海勤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54-254
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及其对马铃薯品质、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污泥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等级和品质;施用污泥有机肥的马铃薯薯块中Hg、As、Pb、Cd、Cr、Cu和Zn含量均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 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温室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植株抗逆性增强,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及速效养分有所改善。与对照相比,温室内增施土壤调理剂西葫芦株高增加27.49%,根系活力增加29.55%,叶面积增加27.77%,产量增加33.51%,Vc增加21.4%,Ca含量增加24.9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影响可知:土壤调理剂用量在50kg/666.7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收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审郑白糯918糯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3个采收时期研究了采收时期不同对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时期不同,对鲜食糯玉米籽粒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影响较大,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着采收时期的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降低;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是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赖氨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下降;钙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菊芋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通过在苏北滨海盐土上的试验研究菊芋株型在菊芋选育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在2007年和2008年,南芋1号鲜产量和干产量比对照青芋2号和野生种高,2007年与2008年试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而2007年与2008年品种间鲜产量及干产量差异显著; 2)南芋1号以植株生长势强,主茎粗,分枝多,茎干高,在盐土上植株生长势强,青芋2号有效分枝基本没有,茎秆细,开花多,在盐土上植株生长势弱,而野生品种茎秆较南芋1号细,分枝少,在盐土上植株生长势一般,茎干高度低于南芋1号;3)2007年和2008年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分枝数少的品种块茎产量,而各品种在2007年和2008年间互相差异不显著;4)分枝数与地上部生物产量、分枝数与块茎鲜重产量及分枝数与块茎干重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其R2均达极显著水平。菊芋育种应注重选育分枝多的株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素对棉花氮素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棉花生产施氮量的合理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结果]棉株氮素利用率随初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为不规则的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氮素对棉花产量形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氮素水平过低或过高均导致产量降低.[结论]安阳试点以360kg/ha的施氮量为最优,南京以240kg/ha最高;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是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晚稻培杂泰丰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提高叶面积指数。N2D2处理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都最高,分别达到6.945 t?hm-2和8.166 t?hm-2,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