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26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几种在郑州地区新引进的德国彩花鸢尾进行了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朽白和黑骑士生长较旺,花朵较大,但开花率低,花期较短,繁殖系数低;黄娃娃和血石长势中庸,花朵中等,开花率高,花期较长,繁殖系数也高;金娃娃与黄链长势中庸偏下,花朵较小,但花期较长,金娃娃繁殖系数中等,黄链繁殖系数最低;紫边白植株矮小,长势较弱,花朵也小,但花期较长,繁殖系数较低。无论任何品种在郑州地区均能良好生长,且其生长、开花、繁殖均与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郑州市城区道路行道树的生长及健康状况,以悬铃木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区悬铃木以中型植株为主,株高7.5~12.5 m的占比63.22%;胸径20.0~40.0 cm的占比57.46%;冠幅6.0~14.0 m的占比65.79%。郑州市内金水区大型悬铃木植株最多,生长状况最优,是道路林荫环境最好的区域。研究区内大部分植株处于“亚健康”和“生长维持”状态,Ⅰ级植株所占比例偏小,仅为7.33%,亚健康植株占比最大,近60%,频死植株占比10.86%。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3个城区的悬铃木健康状况优于其他城区,惠济区、金水区2个城区悬铃木的健康状况较差。在养护管理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立地条件较好的绿带植株整体健康水平优于树穴植株,大型悬铃木植株健康状况普遍优于中小型植株,乔、灌、草3层垂直结构的悬铃木的健康水平优于其它垂直结构,三板四带式道路结构类型的悬铃木植株健康水平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3.
张成才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05-2006,2024
利用郑州气象站50年(1959-2008)的月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分别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Z指数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对这3种旱涝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I指数具有优越的计算稳定性,但由于没有考虑水分的支出,则易夸大旱涝的等级;Z指数与降水的时空分布有关,参考的划分界限不适合郑州的实情;CI指数考虑了最近的降水情况,同时考虑了水分的收支情况,能够较好的表征郑州市的旱涝情况,最后选定CI指数作为郑州地区旱涝等级划分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公园绿地春季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郑州市森林公园、人民公园与河南农业大学校园的空气离子日进程,评价郑州市代表性公园绿地的空气质量,分析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数量在1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8:00-9:00,17:00—18:00,低峰值出现在14:00—15:00;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空气温度、PM10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德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22-9824
从“三化”同步发展、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供给、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改变农业弱势地位4个方面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原经济区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发展粗放、市场混乱、产业链短、专业化程度低、环境恶劣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中原经济区都市农业发展对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是完善对都市农业的补偿机制;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四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五是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六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化运营和都市农业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绿地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理论中景观多样性的分析方法理论,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郑州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郑州城市绿地系统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08,与理论最大值相差0.5,说明绿地类型面积分布不够均匀,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分城区研究表明,二七区的绿地景观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某一种类型的控制,绿地景观类型面积分布很不平衡;新建城区存在绿地类型不全,绿地系统生态功能不能很好实现,应建设更多绿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开展城市园林植物的滞尘研究,筛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10种常见的公园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过滤法测定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10和PM2.5)的质量,并分析叶片特征和蜡质含量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的滞尘能力以及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滞尘能力乔木>灌木,雪松和龙柏滞留TSP和PM>10的能力最强,雪松、石楠和夹竹桃具有较强的滞留PM10和PM2.5的能力;南天竹对TSP、PM>10、PM10和PM2.5的滞留能力均最差。叶表面形态会对滞尘能力产生影响,叶表面粗糙度较大、能分泌粘性油脂或叶脉突出的雪松、龙柏、石楠以及夹竹桃叶片滞尘能力强。叶片蜡质含量与滞尘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蜡质含量与PM10和PM2.5的滞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SP和PM>10的相关性不显著。蜡质含量对叶片吸附细颗粒物的能力影响较大,随着蜡质含量的增加,叶片对PM10和PM2.5的滞留量增大。由此可见,叶表面形态以及叶片蜡质含量均会对植物的滞尘量产生影响,在郑州城市绿化中可以考虑雪松、龙柏和石楠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地调查统计的方法对郑州市各大公园及路边广场的地被植物及其特点、选择标准、养护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地被植物品种单一,种植面积较小,且多单独种植,混合应用较少,较多地段没有地被植物覆盖,后期管理粗放。建议充分利用每种地被植物不同时期的观赏特点,种植时合理搭配,及时管理,以大大提高观赏价值,从而提高地被植物的造景水平。  相似文献   
9.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23-1626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抵御洪水、净化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景观分类、生态特征及功能,分析了郑州黄河湿地与郑州城市发展的关系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郑州市为例,对城中村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及改造预期达到的目标,探讨了改造后可能遗留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