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7篇
  42篇
综合类   45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试管苗不定根起源及其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琼脂生根培养基诱导产生的长富—2苹果 (Malus pumila Mill.) 试管苗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这种不定根发育不良,根表面缺乏根毛,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结构。为避免因不定根吸收、运输能力差而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宜采用通透性良好的基质进行瓶内或瓶外生根,可诱导出优质不定根。  相似文献   
2.
悠悠枣是河北省涿鹿县近年新发现的早熟鲜食地方枣品种。通过多年的观察试验研究.掌握了悠悠枣的主要特性.并从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期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悠悠枣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枣新品种‘延川狗头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川狗头枣’为鲜食、制干兼用中晚熟枣新品种。果实大、卵圆形或锥形,似狗头状。单果平均质量18.7 g,最大25.4 g;果肉细脆,汁液中多,味酸甜;鲜食、干制品质优良。适宜平均气温10—11l℃ 、降雨量500 mm左右的北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大果型鲜食枣新品种‘大白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铃’为大果型鲜食枣优良新品种。果实特大, 平均单果质量24. 5 ~ 25. 9 g, 最大80 g,整齐, 外形美观, 品质优良。早实, 丰产, 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6.
枣树具有独特的开花结果特性,为获得枣花发育基因,以金丝4号枣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和同时期的叶片cDNA互为试验方和驱动方,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构建了枣花和枣叶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SSH文库)。枣花和枣叶SSH文库重组率分别是92.05%和90.26%,插入片段长度均介于200~2 000 bp之间,主要集中于1 000 bp左右。分别从枣花和枣叶SSH文库中随机挑选1 00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组装拼接,结果显示枣花SSH文库中获得96条unigene,其中contigs 43个,singletons 53个,96条unigene预测得到73个ORF,经过同源比对分析获得有注释的序列20条,按功能分为7类;枣叶SSH文库中获得86条unigene,其中contigs 45个,singletons 41个,86条unigene预测得到70个ORF,经过同源比对分析获得有23条注释的序列,按功能分为6类。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质栽培技术,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天津市常用的11个番茄品种部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营养成分指标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天津市基质栽培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粉皇后和傲兰6号在产量、单果重等指标中表现比较突出,适合在天津市以基质栽培方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胶东半岛老的果园中土壤为试材,采用逐步稀释法,涂平板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中,根据形态和分子方法鉴定分离木霉菌。分离出的木霉菌与苹果主要病害对峙培养在不同pH的培养基上,观察不同pH条件下,对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土壤有机质和pH是目前胶东果园的主要问题,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抑制苹果病原真菌的效果不同,木霉菌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腐烂病(Valsa mali)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可以抑制,但对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只有在pH 6.0时没有效果外,其它pH时都对轮纹病有抑制作用。在土壤pH 6.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5 g·kg-1时,最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同时还发现木霉菌对土壤的pH具有调节作用,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酸性条件下,均可以使土壤pH趋于中性,另外木霉菌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在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情况下,增加更加显著。总之,分离出的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抑制效果好。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的生长有影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中性土壤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另外,木霉菌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长期叶面降尘对阿克苏地区主栽果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于6—8月以苹果(Malus pumila)、核桃(Juglans regia)、枣(Ziziphus jujube)3种果树为试验材料,分别选择自然状态下接受降尘影响的样树5株为降尘处理,以每7 d用清水冲洗一次叶片的样树5株为对照处理,对比分析叶片滞尘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果树叶片滞尘能力为苹果>枣>核桃。3种果树降尘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植株,胞间CO2浓度(Ci)则显著(P<0.05)高于对照植株,并且降尘处理时间越久,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越大。此外,3种果树降尘处理植株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低于对照植株,最小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  相似文献   
10.
Processing tomato quality as affected by irrigation scheduli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 Southern Italy the paucity of water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and due to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the water for the processing tomato,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on processing tomato qualit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years 2002 and 2003. A hybrid processing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 Mill cv. Ability) w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obtained combining amount of water and irrigation interval. The effects of the trials were evalu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uits, as well as the content in antioxidants moieties.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ll the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seasonal amount of irrigation water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comparing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obtained combining amount of water and irrigation interval, gave useful indica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to improve nutritional tomato quality by reducing irrigation water during tomato cropping. In particular, relatively to the Mediterranean areas of tomato cultivation and to the texture of the soil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was achieved both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irrigation interval (L40 or L60) and with the limitation of irrigation volume fo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omato crop cycle (thesis 100-50). Extending the irrigation interval and limiting irrigation volume fo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omato crop cycle, appeared to be the best management strategy to optimize the yield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processing toma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