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9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98篇
  288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xisting spatial patterns of a forest are in part a product of its disturbance history. Using laser altimetry and field measures of canopy top height to represent pre- and post-hurricane canopy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we measured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s of stand structure of a United States southern mixed coniferous-deciduous for est. Autocorrelative and fract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in this opportunistic study to quantify changes in canopy architecture along twelve, 190-250 m transects that were subjected to moderate to high levels of wind disturbance. Prior to the hurricane, canopy heights were autocorrelated at scales <40 m with an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1.71. After the disturbance, autocorrelation disappeared;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rose to 1.94. This shift towards spatial randomness illustrates part of the cyclical nature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 It shows how a catastrophic collaps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corresponds to a decrease in ecosystem organization across a landscap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
铣削刀具不同磨损期振动信号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应用铣削刀具磨损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关联维数来描述刀具不同磨损状态下的特征,进而实现对状态的监测、识别。试验证明,刀具磨损在相同状态下,振动信号具有相近的关联维数,在不同状态下则有明显的关联维数。因此,关联维数不仅可以作为状态监测与识别的重要依据,而且可以作为其他特征提取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一种基于MDT的犁壁曲面双样板曲线近似展开法,在MDT平台上直接用直线投影法求样板曲线,并直接将正视图投影到三维犁曲面上求各元线实长,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该方法已用于双翼翻土防漏耕犁的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CT扫描技术确定土壤大孔隙分形维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杰  于纪玉 《灌溉排水学报》2005,24(4):26-28,40
土壤大孔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有着深刻影响,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根据采用CT扫描法得到的原状土柱各断面图像,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出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6.
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三维参数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ZL-3.0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为基础,并以Autodesk公司三维造型软件MDT3.0为设计平台,利用AutoLisp及ObjectARX等开发工具,建立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脱粒装置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整个系统按照自上而下的并行方式进行设计,并按照装配等级模型对滚筒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此系统保证了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并可实现脱粒装置及其变形产品零件图及装置图的快速生成。  相似文献   
7.
棉枯萎菌血清学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棉枯萎镰刀菌菌丝中孢子提取的蛋白质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2种抗血清As2、As10中成分复杂,用琼脂双扩散法和比较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特异性,交叉反应明显。As2用木贼镰刀菌的异原、As10用禾谷镰刀菌的异种抗原吸收排除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的专化性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此种经吸收后的抗血清检测棉枯萎镰刀菌可以准确地鉴定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但不能区分专化型。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小麦—夏高粱种植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两熟制系统,是山西省杂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阐明该种植系统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对秸秆还田量的短期响应,试验基于麦粱种植系统,分析了不还田(CK)、半量还田(HR)和全量还田(WR)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和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显著降低0—30 cm土层 > 10 mm和 < 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0.25~2 mm各亚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p < 0.05);全量秸秆还田后较半量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10—20,20—30 cm土层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全量还田相比半量还田,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2%,23.0%和5.3%,并显著提升了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p < 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综合表明,全量还田在短期年限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改善晋中区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的体积颗粒分布(PSD)可用于同时确定数量分形维数(DN)和体积分形维数(DV)。以往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均未直接比较DV和DN的关系。为建立DV和DN的关系并分析其参数的敏感程度,在中国各地取了12种不同质地土壤,利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测定。提出了含3个参数Rupper(颗粒半径的上限),Ri(第i个半径)和Rlower(半径下限)的DV-DN理论关系,该关系可说明为什么DN可能大于3。在未调整的幂定律范围内(PLR),DV的幂定律半径为38.6~85.8μm,DN的幂定律半径为53.2~358μm,估算的DV值(2.18~2.69)比DN值(2.38~3.19)小。调整后的PLR比未调整的窄。在调整的PLRs范围内,估算的DV值变化范围为2.11~2.56,而DN变化范围为2.28~3.02。调整和未调整PLRs得出的DV和DN的差异说明,Rupper,Rlower,Ri和Rlower/Rupper均可能影响DV与DN关系,有必要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可基于敏感系数(C)来鉴别DV-DN关系中各参数改变所引起的DV和DN相对变化,从而找出对该关系影响最大的参数。就不同情况下计算的C值而言,Rupper是影响DN值的最重要参数,小的Rupper值可能导致估算DN的准确度降低。PLR范围越大,DN的估算越准确。根据DV估算DN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2%范围内,说明得出的DV-DN理论关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顺序为农耕地>林粮>巨桉纯林>林果,农耕地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差异显著,农耕地在退耕成巨桉人工林后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3种林地模式与农耕地比较有效磷、容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林地覆盖增强了土壤的紧实度;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大团聚体的含量,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含量、容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1~2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