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6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澳门凼仔岛海岸山地防护林造林地 (8年生 )进行调查 ,分析了林分保存率、林分生长量、各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土壤肥力和林分植被变化情况。认为海岸山地防护林营造多树种阔叶混交林是一种值得研究推广的林分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9月开始到2015年8月,在长沙市郊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杜家冲试验林场选择不同森林类型林分,对其大气中PM2.5持续监测1年。结果表明:该区大气中PM2.5值最高的为阔叶混交林,其次为2个空旷地,最低的为樟树林;大气中PM2.5值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时间段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杭州午潮山常绿阔叶林中进行了3a的定位研究,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输入、输出过程,以及水分输入后的再分配进行定量的分析,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养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为德州市绿化带内的垂柳、榆树、国槐、刺槐、紫荆、大叶黄杨6种绿化树种。每种选取60片大小不一、发育正常的展开的叶片,以叶长、叶宽、长×宽、面积作为指标,求出叶面积和长×宽的回归方程,各回归方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系,为绿化树木叶面积的测定提供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南酸枣、毛红椿、山杜英、青冈、无患子、珊瑚朴、枫香、刨花楠、木荷直播造林试验,调查其发芽率、发芽势、树高与地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直播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南酸枣、青冈、刨花楠比较适合直播造林,木荷、枫香、珊瑚朴直播造林效果不理想;在直播造林情况下,不同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以刨花楠和青冈较好,地径相对生长量以青冈和无患子效果较好。综合各种因素,青冈、刨花楠和无患子可以作为针叶林下阔叶树直播造林的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而物种多样性既是遗传基因的载体,又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它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所占地位最为重要.以湖南舜皇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个生境梯度,33个中样方,99个小样方的叠加和群落重构资料,采用7个测度公式,对物种多样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舜皇山常绿阔叶乔物种比较丰富,丰富度指数为11.006,信息度指数为3.666 1;α多样性指标中的丰富度指数dGL和Shanmon-Wiener指数,以及β多样性指标中的群落系数和欧氏距离,能较好地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草沙地系统稳定性,采用阔叶树混交方式营建草沙地防护林。树种配置以乡土、牧用树种为主,体现了树种的多样性。阔叶树易萌发、生长快,落叶可以被牲畜直接利用,增加了草地牧业利用的产量。沙地草地阔叶树混交林的营建,发挥了以林保草、以林促牧的作用,有利于建立林草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In the past century, 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y human beings has resulted in the depletion of valuable broadleaf hardwood trees in Italian forests, creating a need for re-foresta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verify whether a vesc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VAM) fungus is able to colonise the root of valuable hardwood trees an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VAM fungus on growth and macroelement nutrition of its plant hosts.Four species of valuable broadleaf hardwood trees, Prunus avium L., Fraxinus excelsior L., Acer pseudoplatanus L., and Juglans nigra L., were inoculated with Glomus mosseae, a VAM fungus, and cultivated in a greenhouse. Infection after inoculation and root colonization by the fungus, tree growth, and macro-element nutrition were evaluated two-years after inoculation. G. mosseae formed mycorrhizae on all plants. However,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aspects - predominantly the formation of Arum type arbuscles in P. avium and F. excelsior - were observed. A general improvement of macro-element nutrition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characterised an enhanced growth of mycorrhizal plants. Therefore, it is plausible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VAMs with these broadleaf trees, could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planting and the slow growth typical of these tree species.Although numerous articles have report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on trees, there is a sparse literature on the association of VAM with tree spec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symbiosis between valuable broadleaf trees and VAM fungi in macroelement nutr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