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7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粤北山区速生树种小红栲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据此分析了该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米槠群落外貌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落外貌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福建武平米槠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尺度(CK对照、A级择伐更新、B级天然更新、C级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D级杉木林)的加大藤本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中型叶、草质叶、复叶和落叶的种类逐渐上升或呈“S”型上升,而高芽位植物、小型叶、革质叶、全缘叶、单叶和常绿的种类逐渐下降或呈“S”下降;CK、A级、B级和C级的外貌是由革质、单叶、小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而D级由草质、单叶、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粤北小红栲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样方取样法对粤北小红栲 (Castanopsiscarlesii)林进行调查 ,并对粤北小红栲林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粤北小红栲林的植物种类繁杂 ,在 6 30 0m2 的样方面积中有维管束植物 184种 ,隶属于 5 9科 12 3属 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茶科等 ;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区系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的属为主 ,是广东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隶属于华南省中的粤北 -闽西南亚省 ,归属于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 粤北小红栲林植物的生活型谱以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粤北小红栲林的成层现象明显 ,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可再划分为 2个亚层 乔木、灌木的植物种类较多 ,草本植物和层间植物种类较少 粤北小红栲林的林分密度为 3144株·hm 2 ,林木的平均距离为 1.69m  相似文献   
4.
在西望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如重要值计算、树龄-胸径相关分析、Simpson指数)的方法,对小红栲群落结构与动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小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163.54,表现为相对纯林。(2)小红栲年龄(Y)与胸径(X)的回归方程:Y=6.0+0.7X(3)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析(4)小红栲群落结构较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除个别老树外,小红栲趋向于相对同龄,说明本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5)鉴于小红栲植被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小,且破坏严重,经济价值高,本文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福建武平米槠种群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应用R尺度法对福建武平米槠种群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均为聚集分布;种群分布格局动态随立木级增大聚集度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6.
以米槠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米槠林的共优种群(米槠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米槠与其伴生树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56.84%和43.16%,说明未来米槠仍将处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7.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对福建省灵石山米槠林Castanopsiscarlesii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的养分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年龄叶片的养分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将优势种按养分对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为4类。结果优势种各种养分处于第2分类等级的较多;厚叶冬青llexelmerrilliana对磷,青冈栎Cyclobalanopsis∥㈣Ⅱ对锌有较强的“排斥”效应(处于第1分类等级);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对钾,狗骨柴Diplosporadubia对钠和钾,围涎树PithecellobiMmcf仲e吖如和石栎Lithocarpusglaber对氮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处于第4分类等级):不同年龄叶片对同种养分的“累积”效应不尽相同,优势种2年生叶片养分对数大于平均值即处于第3分类等级的比例大于1年生叶片。优势种米槠较低的叶片养分表明它对于贫瘠的立地环境适应性较强。此外,厚叶冬青、青冈栎分别较低的磷、锌表明它们可以耐受这种养分缺乏的生境,可能是贫瘠环境下造林的适合树种。图3表3参31  相似文献   
8.
进行样地调查与树干解析,以研究米槠生长过程。采用米槠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比较造林保存率、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等指标,以了解两种苗木的幼林生长效应,并比较天然林与人工林米槠的早期生长。研究表明,米槠在10-20 a,树高、胸径生长较快;14-30 a,材积生长较快;树龄33 a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米槠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值均大于裸根苗,其中保存率比裸根苗高9.5%,胸径值大11.3%,树高值大4.6%。比较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早期生长,人工林树高和胸径值均大于天然林。米槠容器苗造林,可以促进米槠生长,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9.
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火烧后植物种类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福建武平帽布天然米槠林皆伐火烧后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幼树层重要值最大者为阳性树种(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林层重要值最大者为阳性树种(茶秆竹属一种Pseudosasa sp.),而火烧前幼树层重要值最大者(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变为第二位、灌木层重要值最大者(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也变为第二位;其它层次火烧  相似文献   
10.
福建武平帽布火烧前米槠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福建武平帽布火烧前米槠群落生态现状系统调查资料,运用立木级结构对米槠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米信与其它植物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种群立木级结构和存活曲线呈增长型,分布格局为负二项分布,米储与其它植物正联结种对有52对、负联结种对97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