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高假俭草扦插成活率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假俭草多用扦插法进行建坪 ,由于假俭草生根较慢 ,在扦插后容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试验结果说明 ,当温度为 2 5℃~ 30℃比温度在 1 7℃~ 2 1℃、2 2℃~ 2 5℃、2 8℃~ 33℃时扦插成活率分别提高36%、2 1 %、1 4% ;含 5个节的插穗带有分枝比不带分枝、插穗含 3个节 ,成活率分别提高 2 5 %、1 2 % ;通过4%的尿素溶液浸泡插穗茎叶 5min可提高扦插成活率 2 4 % ;通过 1 0 0~ 80× 1 0 - 6的NBA。 60× 1 0 - 6的IBA、80× 1 0 - 6的ABT处理插穗可分别提高成海率 40 %左右。所以在假俭草扦插建坪时合理的选择扦插时间、插穗形态是非常重要 ,对插穗进行适当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 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精密度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吸光度为0.420 5,RSD=0.740 7%;在重现性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质量比为9.091 mg/g,RSD=2.007%;在加样回收率试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568%。[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来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抗寒锻炼对假俭草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4个居群的野生假俭草(Erem ochloa opiurodes)进行抗寒锻炼,测定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假俭草的SOD、P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其中,经8d抗寒锻炼后,DJ01的SOD、POD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1.45%、36.82%,MDA含量最低,比对照降低了65.98%。  相似文献   
5.
在2014年11-12月冬季降温期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不同基因型假俭草的抗寒性与叶片细胞内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以及游离态腐胺、亚精胺、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前降温过程中,假俭草其叶片色泽持续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持续升高。基因型E02、E07、E09和E10在降温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与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基因型,而叶片内的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4个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与假俭草的耐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对增强假俭草的耐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在水分胁迫中的作用,分别用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处理假俭草不同时间后,测定假俭草植株的质膜电解质渗透率,GST活性,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PEG胁迫使幼苗H2O2积累,质膜电解质渗透率增加,GSH含量升高;胁迫处理后幼苗中G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在4d内,随着水分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GST活性逐渐升高.GST活性与H2O2的含量相关,表明GST不但能清除H2O2引起的有害物质,同时还很可能受H2O2的调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