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0头年龄、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25 g/d和50 g/d RPC,饲喂期从产前3周至产后3周,共42 d。结果表明:Ⅱ组产奶量在产后1~8周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在产后第2周,Ⅲ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Ⅱ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含量低于Ⅰ组(P0.05);产后第1周和第2周,Ⅱ组的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粮中添加RPC可以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P0.05),显著缩减奶牛空怀天数(P0.05),也对产后初次配种时间的缩短和配种次数的降低有影响。日粮中添加RPC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试验条件下RPC最佳添加剂量为每头牛25 g/d。  相似文献   
2.
胆碱降低动物脂肪沉积的营养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明  侯水生  黄苇 《中国饲料》2005,(17):19-20
胆碱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饲料中添加胆碱可显著降低动物脂肪沉积。基于胆碱代谢和蛋氨酸代谢,本文从胆碱氧化、蛋氨酸再甲基化、脂肪酸氧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胆碱降低动物脂肪沉积的营养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1~14日龄北京鸭胆碱需要量及胆碱缺乏病的临床学特点.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84只1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采用玉米-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型饲粮,各组胆碱水平分别为302、496、778、990、1 182、1 414、l 625、1 832 mg/kg.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饲粮胆碱水平对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并随胆碱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990mg/kg时达到最大;但饲粮胆碱水平对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胆碱缺乏明显抑制北京鸭生长发育,各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胆碱缺乏症,表现为从腿骨无力而爬行、胫跖骨关节肿大、跛脚站立不起到死亡的变化趋势,其中302 mg/kg胆碱组最为严重;饲粮胆碱水平达到1 182 mg/kg时,胆碱缺乏症能够得到有效缓解.3)以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为评定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估算的1~14日龄北京鸭胆碱需要量分别为l 289和l 291 mg/kg.综合以上结果得出,饲粮胆碱缺乏显著抑制北京鸭生长发育,l ~ 14日龄北京鸭胆碱推荐量为1 300 mg/kg.  相似文献   
4.
玉米、豆粕中胆碱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肉仔鸡进行为期1周(8~14日龄)的生长反应试验 ,用标准曲线及斜率比法测定了玉米、豆粕中胆碱生物学效价。按单因子试验设计 ,用艾维因商品代8日龄肉仔鸡160只 ,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 ,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通过在玉米淀粉酪蛋白纯合饲粮中分别添加胆碱(由氯化胆碱提供)0、300、600和900mg/kg,作出生长反应曲线。用玉米分别占42.21 %、72.24 %的两个玉米半纯合饲粮和豆粕比例分别为16.50 %、24.83 %的两个豆粕半纯合饲粮饲喂肉仔鸡 ,测出玉米和豆粕中胆碱生物学效价分别为57.47 %和45.97 %。用两个玉米 +豆粕混合日粮作加性效应检验 ,证明玉米、豆粕中胆碱生物学效价可加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离子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胆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胆碱含量的方法。选用IonPac CS12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250mm×4mm)和18mmol/L甲烷磺酸淋洗液,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胆碱的含量。结果表明:胆碱的最低检出量为0.1mg/L,不同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5.0%~102.5%。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分别以胆碱和蛋氨酸为自变量,以反映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估计21 ~ 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胆碱和蛋氨酸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脂率和肝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胆碱水平在860~1 120mg/kg时,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蛋氨酸水平增至0.40%后,继续增加对平均日采食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蛋氨酸水平在0.35%~0.42%,胆碱水平在860 ~1 120mg/kg时,肉仔鸡的料重比达到最低值;蛋氨酸水平在0.30%~0.47%时,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肉仔鸡腹脂率呈下降趋势;当蛋氨酸水平在0.30% ~0.40%,胆碱水平在1 000 ~1 400mg/kg时,肉仔鸡肝脂率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和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胆碱水平为990 ~1 030mg/kg,蛋氨酸水平为0.40% ~0.43%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当胆碱水平为1 780~1 88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37% ~0.38%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方法,把赤霉素和氯化胆碱2种生长调节剂添加到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肥中,探讨这种复合制剂处理对尾叶桉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长调控和人工林精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Lc复合药剂对尾叶桉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分别比对照大36.7 cm、0.25 cm、3 g,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根冠比增加19.07%。Lc复合药剂处理后桉幼苗的分支数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Lc复合药剂具有促使生物量优先分配到茎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过瘤胃胆碱(RPC)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月龄黔北麻羊羔羊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89±1.66) kg]和试验组[(15.30±1.86) kg],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10 g/d的RPC.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补饲RPC:1)显著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全期平均值(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3)可显著提高食入氮、吸收氮和沉积氮(P<0.05);4)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葡萄糖、尿素氮、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浓度的全期平均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饲10 g/d的RPC可提高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但对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Forty female goats in the third par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similar groups. The experiment was started 20 days before mating and lasted until the end of the suckling period for 60 days and weaning their kids. The first group were fed diet without supplementation and kept as control while in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groups, each doe was fed diets with rumen protected choline (RPC) at the rate of 10, 20 and 40 g/day,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number of doe kidding twins and triplets and litter weight of kids born per grou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RPC in the diet of goats and viability rate of born kids during the suckling period improved due to RPC supplementation in the diets of their mothers. Duration of estrous, days from weaning to estrous, days from kidding to estrous and kidding interva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conception rate increased due to adding RPC. Milk choline 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choline secretion though milk were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RPC supplementation. Live body weight and daily body gain of their suckling male and female kids at wean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RPC levels in the diets of their m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