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夹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穿心莲内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穿心莲内酯粗品和高纯品(纯度分别为30%和95%)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晶法,考察了乙醇、丙酮、异丙醇与乙酸乙酯四种夹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穿心莲内酯的结晶率、纯度、晶型和形貌等的作用规律。结果:因乙酸乙酯分离纯化综合效果较好,且既能与前处理工序中选择的浸提溶剂相统一,减少采用多种溶剂存在的污染,又能保持晶体优良晶型和结晶品质,所以优先选择了乙酸乙酯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亚麻籽油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亚麻籽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出油率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乙醇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其最佳萃取参数为: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40Mpa,CO2流量为25kg/h,乙醇用量为12.5mL,用此参数萃取所得的亚麻籽油可作为高质量的保健食用油,且挟带剂乙醇的使用可使萃取率提高1%。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OPC’s),并初步分析了产物的构成。结果表明:不使用夹带剂时,不能萃取出OPC’s;甲醇或乙醇作为夹带剂时可以增加OPC’s的提取率,且甲醇效果更好,但总体提取率仍较低。进一步的色谱分析表明,产物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及两种二聚体。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携带剂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30 L.h-1,乙醇体积分数90%,萃取时间2 h.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辣椒的夹带剂筛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夹带剂:水、乙醇和丙酮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分离红辣椒中辣素和红色素的影响。提出了定量评价夹带剂效应的两个参数:增大系数和选择性。研究表明,三种夹带剂对辣素和红色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夹带增大效应。水为夹带剂能提高辣素的选择性,有利于分离;而乙醇和丙酮的添加,不利于分离。以水为夹带剂,采用一级萃取二级分离流程。在19~20MPa的压力下萃取,把辣素和红色素一起萃取出来;然后减压到中间压力,实施第一级分离,色素单独沉淀析出,获得纯净红色素产品;最后把流体降至低压,第二级分离,使溶解的辣素沉淀,第二级分离的萃取物中,以辣素为主而带有少量红色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响应曲面设计(Box-Behnken)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温度、压力、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变量,印楝素A质量分数为响应值进行优化,模拟得到萃取印楝素A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模型:y=0.3 +0.067A+0.02B+0.043C +0.016AB-0.006AC+0.03BC-0.008A2+0.014B2-0.03C2,模型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确定系数R2=0.9705,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较好.响应曲面分析法优选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8.65MPa、萃取时间2h,夹带剂用量2.79%,印楝素A实测结果0.40%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预测值0.42%吻合较好.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的印楝素A提取工艺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