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压供水下盆栽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灌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吸力增加,土壤重量含水量下降,大豆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 吸力处理在50~70 hPa时光合参数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P n)下降的主要原因,120、140 hPa处理时非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随着光强(PAR)的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与光化学淬灭(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4个处理中50 hPa吸力下的大豆叶片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卡特兰不同花期的香气成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卡特兰‘大新1号’的香气成分及不同花期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卡特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2种,始花期有39种,盛花期有66种,衰落期有56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烷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醇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卡特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3,7-二甲基-1,3,6-辛三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是卡特兰‘大新1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对四棱豆停止开花前的株高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对株高生长与开花数目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非线性生长模型对四棱豆开花特性进行了曲线方程配置.结果表明:曲线方程拟合度为0.990,能很好地体现四棱豆开花和生长特性,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得开花数目增加的拐点时间为出苗后的第99天,拐点花数目为70朵.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植株精油,用GC和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对种植于上海崇明岛的银灰菊(Santolina chamaecyparissus L.)花期精油含油率及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灰菊在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精油含有率分别为:1.45、2.05、1.38 mL·kg-1鲜重,盛花期精油含量最高。研究鉴定出25种精油成分,主要为酮类、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精油主成分为蒿酮(19.39%~24.02%)、Vulgarone(16.16%~22.23%)、β-水芹烯(13.56%~18.08%)、月桂烯(9.00%~12.11%)、桧烯(3.50%~4.78%)、β-蒎烯(3.58%~4.07%)。整个花期精油成分物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各成分的相对含有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液配比对仙客来花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NO3)2、KH2PO3、和KNO3按一定的比例配成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利用套盆研究了12种不同营养液配比对仙客来花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a(NO3)2∶KH2(PO3)∶KNO3分别为6∶2∶6;5∶2∶4;5∶1∶4和6∶1∶6;同时添加适量微量元素配制的营养液,与杭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营养液所栽培的仙客来相比,可以增加32.63%的花朵数、6.73%的冠幅和3.5%的株高,而仙客来的叶片数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被月季引种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河南南阳引进的11个2 a生地被月季为试材,对其性状表现、年生长量及越冬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适宜兰州地区栽培的优质月季品种.结果表明:“猩红梅荻郎”、“巴西诺”、“玫瑰地毯”和“恋情火焰”、“地被一号”、“皇家巴西诺”、“哈德福俊”、“紫微星”8个品种适宜在兰州地区栽植,该研究为兰州城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月季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福州1997年甘蔗开花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甘蔗花芽分化的有效引变期间,夜温及日较差的变化范围分别在18.0~24.6℃及3.1~10.6℃之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左右时有利于甘蔗的抽穗、开花。此外,实际日照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甘蔗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花茶开花期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广西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年11月~2016年3月逐日观测数据,运用普查法查找防城站1982~2016年共34年的逐日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要素,统计各要素的平均值、距平值和5年滑动平均值等,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累积距平法找出各气象要素与金花茶开花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多年降雨量稳定在200.0~300.0 mm,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金花茶单花周期降雨量在4.0~12.0 mm的时段长,为最适宜开花时段;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单花周期雨量≥12.0mm概率和中雨以上降雨过程概率均较高,不利于开花.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干旱概率在35.0%以上,干旱特征明显.花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线性拟合递减率为-0.527,有减小趋势,但不显著;3月中、下旬相对湿度≥85%以上日数在7d以上,高温高湿天气频现,对开花不利,12月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前期易出现低温低湿天气.单花所需≥8℃有效积温约110℃,相对固定,各旬气温分布不均,导致单花维持周期呈单峰型分布,1月下旬单花周期最长,11月上、中旬和3月中、下旬最短.11~12月单花周期日照时数过多,均在24.0h以上,3月中旬平均日照时数仅有9.8 h.多年花期出现大风概率占全年出现大风概率的53.5%,需防范偏北大风天气.[结论]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主要受持续性降雨、干旱、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大风等气象灾害影响,种植户应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老河口市砂梨花期的物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湖北省老河口市砂梨花期的物候规律,利用老河口市20年的砂梨裂蕾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4个物候期数据及温度、降水量、空气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合冬春农历节气,比较立春和雨水至各物候期≥0℃、≥5℃与≥6℃的有效积温及其标准差,分析各物候期日序、日数与冬春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雨水至裂蕾期、初花期与盛花期≥0℃的活动积温和标准差小于立春至各物候期的活动积温和标准差,由此确定老河口市砂梨花芽的萌动日期更接近雨水节气。(2)立春至各物候期、雨水至各物候期≥0℃、≥5℃与≥6℃有效积温的标准差呈依次减小的趋势,且在有些年份≥7℃的有效积温为0℃;确定了老河口市砂梨开花的生物学零度为6℃左右。(3)冬至至立春的气象因子对砂梨花期无显著影响,而立春以后的活动积温对各物候期影响显著,日照时数对砂梨现蕾期至初花期、降水量及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对砂梨裂蕾期至现蕾期有显著影响。(4)砂梨初花比当地榆树和加拿大杨初花期均晚5~16日。该研究结果为老河口市砂梨花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光谱和数码照相技术的苹果花期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探索苹果花期的光谱特征和敏感波段。【方法】以栖霞市为研究区,利用苹果花期数码照片监督分类,提取苹果花树比和花叶比指标信息,通过与同步高光谱探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研究苹果树花期光谱特性,确定其敏感的光谱波段。【结果】苹果树花期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蓝光和红光的吸收、对绿光的反射,和对750~1 300 nm近红外的强烈反射。其光谱特征变化与花叶比和花树比指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敏感波段范围为400~530 nm的蓝青光和570~700 nm的橙红光,以及中等花树比果树760~1 350 nm的近红外。【结论】该研究提出了高光谱遥感与数码照相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初步探明了苹果树花期的光谱特征,为苹果园地信息提取、营养诊断和苹果生产管理的实时性与信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