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世界各文化圈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有着对自己民俗文化的独特理解。本文拟以中国民俗文化为参照,以民俗活动的时间性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民俗文化之异同,即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族风情、禁忌。这给予我们一个简明的中西方比较,对英语学习者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很有帮助,以此观照汉文化圈中民俗审美的特性,不同的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
王丽佳  唐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5):157-164
牧民的减畜行为在草原退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基层自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草原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村规民约对牧民减畜决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提出控制牧民超载过牧行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在对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保护决策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和新疆193户牧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生态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书面形式制定,且近5年内容未发生变化的村规民约,可显著提高牧民的减畜意愿;宗教信仰对牧民的减畜意愿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汉语水平越好的牧民,其减畜意愿越高。本研究认为村规民约对其生产生活影响程度越高的牧民,其减畜比例越高;牧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其减畜比例均显著负相关。因此,重视村规民约制定形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稳定性,提高牧民对村规民约的遵守程度和认可程度,定期开展牧民汉语培训工作,提高牧民的汉语水平等方式对引导牧民做出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的决策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书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当地文化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书院建立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儒家文化在一定区域中空间拓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又可以改变该区域内主流的儒家文化与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等非主流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地区的文化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明 《茶叶通讯》2009,36(2):40-42
俐侎人,是云南省临沧市特有的一个彝族支系,大部分居住在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境内,少部分则居住在凤庆县郭大寨乡一带。身处云雾山中的俐侎人很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在俐侎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俐侎人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民风茶俗,并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总结了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与文体文化。蒙古族牧民乌琦大皮极为适应高原日温差大的自然环境,耐贮藏富营养的肉、奶、面食品和蒙古包最适合游牧生活方式。总之,蒙古族牧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环境相适应。蒙古族牧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称为"草原文化三宝"的长调、马头琴、呼麦。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第1个文化遗产日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格斯尔、乌力格尔、安代舞、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祭敖包、那达慕等17项。蒙古族的竞技体育活动包括骑马、摔跤、射箭、赛跑、游泳、抛套索"等,这些活动也与狩猎、游牧活动密切相关。蒙古族牧民创造的鹿棋、蒙古象棋、嘎拉哈、古尔等游戏丰富了中华牧业文化遗产宝库。  相似文献   
6.
姚晓燕 《茶叶》2014,(2):109-111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而杭州茶俗文化更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杭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成就了杭州茶俗这一独特的地方民俗,其内容丰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祠堂是徽派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文章用对比的方法对徽州祠堂与徽州民居的关系进得了探讨,分析徽州祠堂的园林建筑特点、空间布局特色,兼论及徽州祠堂在装饰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徽州祠堂与徽州传统建筑既一致又有所区别的联系,对当代建筑的区域整体化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31-20633
基于一种乡土文学创作方法的启示,以江西省鄱阳县花桥村一栋农村住宅为设计对象,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自建房建设问题,提出现代农村建筑设计应该贴着实用、贴着技术、贴着习俗。结合实践,在分析基址概况的基础上,从功能布局,结构、施工与经济问题,文化思考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该项目的方案设计思路,强调贴着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建筑是易于为农村居民所接收的。希望这种"贴着设计"的房子越来越多,在农村发挥其示范作用,并在建筑设计及农村景观方面为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指导,进而使农村自建房建设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对陕西民间艺术,特别是具有典型性的民间工艺的艺术特征和民俗文化寓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探寻陕西民间艺术在室内隔断、室内陈设艺术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借助设计艺术的手段传承陕西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并希望以此为借鉴,努力发掘各个地域的民间艺术设计元素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推动室内设计的民族化、本土化,传扬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地藏信仰, 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传统文化不断融合, 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