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了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稻秆、稻壳及糙米基质中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20 m L V(乙腈)∶V(水)=70∶30的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用20 mg石墨化碳黑(GCB)与30 mg乙二氨基-N-丙基硅烷(PSA)净化,HPLC-M S/M S检测。吡嘧磺隆在上述各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6%~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14%之间,定量限为0.004~0.01 mg/kg;苯噻酰草胺的添加回收率在77%~101%之间,RSD在2.4%~13%之间,定量限为0.001~0.01 mg/kg。实现了对两种除草剂同时简便、快速测定的要求。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6%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水面扩展粒剂在稻田施用后,其有效成分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实际样品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均属于易降解农药,在本试验条件下其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MRL)(吡嘧磺隆0.1 mg/kg;苯噻酰草胺0.05 mg/kg)。  相似文献   
2.
吡嘧磺隆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糙米、稻壳、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样品经甲酸乙腈提取,超纯水稀释10倍,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00 5~1mg/kg范围内,吡嘧磺隆在稻田水、土壤、糙米、稻壳和水稻植株中平均回收率为73.7%~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2.5%。2014年-2015年北京、安徽和广西田间规范残留试验表明,吡嘧磺隆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2.9d,4.4~5.2d和0.9~5.9d。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吡嘧磺隆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2 2~0.005 3μg/kg,风险商值(RQ)为5.1×10~(-5)~1.23×10~(-4),表明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3.
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和二氯喹啉酸使用后均能刺激土壤呼吸作用,抑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中性磷酸酶活性随后又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轻微刺激土壤脲酶活性而后又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DGGE和比色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浓度吡嘧磺隆(0.4,4,40mg/kg)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吡嘧磺隆7d时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葡聚糖酶活性,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14d时,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大,脱氢酶活性减弱,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真菌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21d时,随施用吡嘧磺隆浓度增大,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会降低,而土壤葡聚糖酶恢复至对照水平,真菌多样性指数增大。试验结果为全面了解吡嘧磺隆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5.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田杂草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验证吡嘧磺隆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10%吡嘧磺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施用量在450g/hm2以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耐水星、农得时雨久花生物型杂草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生物型雨久花对水星和农得时的耐性差异.耐性生物型的GR50比感性生物型高2.42和2.80倍.禾大壮和西草净的配合使用对耐性雨久花的鲜重防效达95%以上,丁草胺和扑草净、西草净、扑草净的鲜重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田鳢肠对吡嘧磺隆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恶性阔叶杂草之一,为了明确鳢肠对吡嘧磺隆的抗性发生情况,采用生物测定法检测了2011-2013年从山东省、湖北省和江苏省水稻田采集的28个鳢肠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性。结果表明,从山东省采集的7个种群、湖北省的17个种群和江苏省的3个种群均能被有效剂量30g/hm~2的吡嘧磺隆控制,表现为敏感;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鳢肠种群LC12-25在30g/hm~2剂量下仍存活,进一步以江苏省敏感种群LC12-24为对照,对江苏省鳢肠种群LC12-25进行抗性水平测定。敏感种群LC12-24的GR50为0.25g/hm~2,抗性种群LC12-25的GR50为16.66g/hm~2,其抗药性指数(RI)达66.64,表明LC12-25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较高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5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和西草净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和西草净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0、0.970 2、0.971 5;标准偏差为0.07、0.03、0.02;变异系数为0.02%、1.45%、0.14%;平均回收率99.88%、99.80%、99.99%。  相似文献   
9.
三种除草剂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赵文  徐峰 《农药学学报》2009,11(1):121-125
为了制定除草剂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和排放标准,参照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编著的《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以及我国制定的大型溞Daphnia magna毒性测定方法,进行了丁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 3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大型溞的产前发育期、产幼间隔期均缩短,每胎产幼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丁草胺各浓度处理组中,内禀增长率(rm)在0.157 2~0.314 0 d-1之间,变化较大;吡嘧磺隆各个浓度组的rm相对平稳, 为0.206 6~0.276 8 d-1;大型溞在苄嘧磺隆处理组中的rm比在其他两种除草剂中的高,为0.334 1 ~0.397 1 d-1。在丁草胺处理组中,大型溞的日生殖量较少,低于吡嘧磺隆和苄嘧磺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
A new compound 3-(3-bromothiophen-2-yl)-5-(2,6-difluorobenzyl)oxymethyl-5-methyl-4,5-dihydroisoxazole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under glasshouse and flooded paddy field conditions. This compound demonstrated good rice selectivity and potent herb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nnual weeds at 125 g ai ha−1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Soil application of this compound showed the complete control of barnyardgrass to the 4th leaf stage at 250 g ai ha−1. Field trials indicated that this compound, combined with pyrazosulfuron-ethyl, controlled annual and perennial weeds rapidly with good tolerance by transplanted rice seedlings from postemergence and soil application. This compound showed a low mammalian and environmental toxicity in various toxicological test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