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皂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其经济价值显著高于野皂荚。笔者通过分析3种野皂荚灌木林割灌整地模式对皂荚嫁接苗的苗高、基部粗度的影响,计算3种模式的投入成本,确定最优割灌整地模式和最佳割灌时间。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整地为野皂荚灌木林地改造最优模式,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清明前为最佳割灌时间。  相似文献   
2.
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人工林内几种主要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模拟了灌木的测树因子:高度,地径,冠幅两两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程,同时也分析模拟了枝条、树叶、根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程判断系数R^2都比较高,方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通过实验建立的方程可由一个变量推算另一个变量,这对于灌木生物量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今后林下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保护,为清查千烟洲地区森林生物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灌丛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其固沙能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沙区不同类型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地表风沙运动过程,为快速比较不同植物种固沙能力和沙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采用激光衍射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内部5种荒漠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差异进行测定,以粒级-标准偏差法对风沙环境敏感组分进行提取,根据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固沙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对植株形态指标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沙鞭、沙蓬、芦苇样地表层沙物质分布同裸沙丘均为单峰型,白刺和油蒿为双峰型。植被分布区沙丘表层沉积物中沙、细沙减少,极细沙和粉粒增加,沉积物颗粒分选性变差,频率曲线趋于正偏,峰度值降低。整体而言,颗粒组成由细到粗依次为:白刺油蒿芦苇沙蓬沙鞭裸沙丘。乌兰布和沙漠地表沉积物存在1.45~76和76~456μm 2个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中值分别为57.3和193.6μm,分别命名为细组分和粗组分,细组分对应风沙流中的悬移质,粗组分为跃移质。环境敏感组分在各植物覆盖下差异显著,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为:白刺油蒿沙蓬芦苇沙鞭裸沙丘,粗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相反,植株对风动力的阻滞能力相应降低。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与株高、冠幅、分枝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疏透度呈负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越高的植物灌丛,影响其体积百分含量多少的因素越复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宁夏隆德县3种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便选择和发展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方法】在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实施区,选择7年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灌木林,设置样地,测算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并取0~10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体积质量,计算灌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分析3种灌木林各组分及土壤碳密度的变化。【结果】沙棘、柠条、山毛桃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3.29,52.82和77.78t/hm2,其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土壤层碳密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8.56%,87.79%和87.44%;其次为灌木层,所占比例分别为10.18%,11.25%和12.16%;草本层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1.26%,0.97%和0.40%。在0~100cm土层,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山毛桃林土壤层碳密度(68.01t/hm2)明显高于沙棘林(56.05t/hm2)和柠条林(46.37t/hm2)。【结论】与沙棘、柠条相比,山毛桃是一个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适度发展山毛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定更多的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分布,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工程对草种、灌木的基本要求以及适宜种植的牧草、灌木种类,给石漠化治理推广应用的草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