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近20年来棉花分子育种在理论基础、技术方法、育种机理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研究取得的成就及新进展,并讨论了棉花分子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对鱼类精巢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染毒TBT(剂量分别为0、1、3、5、10μg·kg-1体重),取染毒后的精巢,一部分用于制备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TEL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另一部分用于研究TBT对精巢细胞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后24和48h,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罗非鱼精巢细胞凋亡率先增高后降低,在5μg·kg-1体重时达最高;染毒后96h,相应细胞凋亡率先降低后升高,在5μg·kg-1体重时最低。与之相对应的精巢细胞Ca2 -ATP酶活性,低剂量组(1~3μg·k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试验剂量范围内,Ca2 -ATP酶活性随着注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查现有疫苗与山西北部舍饲羊群所患病是否匹配,以及更好地研究羊痘病毒和研制新型疫苗,对2009年山西北部绵羊群发生的疑似绵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及ELISA检测研究。取疑似绵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2月龄绵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悬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出现痘斑。收获产生病变的细胞培养物,继而利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羊痘病毒,并确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绵羊痘病毒,样品OD值平均为0.156,浓度为2.5 IU.L-1,接近于标准品(2号)。本研究为今后研制新型羊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鲐鱼鱼精中5_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汉民 《水产学报》2000,24(3):275-279
论述了用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M71菌株,经液体培养制得的5'-磷酸二酯酶降解鲐鱼鱼精DNA成5'-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分离采用201×8阴离子交换树脂,具体条件为柱床高l05mm,柱床直径45mm,样品浓度213mg@mL-1,洗脱流速0.5mL@cm-2@min-1.分离结果表明,采用0.005MHCl+0.04MNaCl作洗脱刺,流速为0.7mL@cm-2@min-1时,四种5'-脱氧核苷酸组分能完全被洗脱下来,且呈一个大峰,同其它成分分开,再先后采用0.0018MHCl、0.0028MHCl、0.036MNaCl(pH6.0)、0.005MHCl+0.02MNaCl作洗脱剂时,则能分别将dCMP、dAMP、TMP、dGMP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用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M71菌株 ,经液体培养制得的 5′ -磷酸二酯酶降解鲐鱼鱼精DNA成5′ -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分离采用 2 0 1× 8阴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条件为 :柱床高 1 0 5mm ,柱床直径 45mm ,样品浓度 2 1 3mg·mL-1,洗脱流速 0 .5mL·cm-2 ·min-1。分离结果表明 ,采用 0 .0 0 5MHCl 0 .0 4MNaCl作洗脱剂 ,流速为 0 .7mL·cm-2 ·min-1时 ,四种 5’ -脱氧核苷酸组分能完全被洗脱下来 ,且呈一个大峰 ,同其它成分分开 ,再先后采用 0 .0 0 1 8MHCl、0 .0 0 2 8MHCl、0 .0 36MNaCl(pH6 .0 )、0 .0 0 5MHCl 0 .0 2MNaCl作洗脱剂时 ,则能分别将dCMP、dAMP、TMP、dGMP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酶学和现场采样等方法研究日本囊对虾精巢发育过程中精巢与肝胰腺的形态学和几种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旨在说明海区自然状态下日本囊对虾亲虾生殖过程营养物质在组织器官中的消长与转移的情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区自然状态下日本囊对虾精巢发育过程中,精巢指数从I期0.010±0.001~IV期0.017±0.002呈逐渐上升(P<0.05);肝胰腺指数从I期0.021±0.002~IV期0.025±0.003,虽也呈增大之势,但变化不大(P>0.05)。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mg/dl)变化情况分别如下:在精巢中,为14.85±5.40~4.75±3.17、7.69±2.47~16.46±6.79和15.85±4.56~36.78±8.12;在肝胰腺中,为10.95±2.60~22.24±5.76、27.12±9.11~202.62±77.26和42.87±13.39~116.99±24.57;在血淋巴中,为6.38±1.44~11.25±3.08、53.77±32.10~155.32±62.55和13.67±7.06~79.56±38.19。本文还就对虾精巢发育过程中,性腺和肝胰腺的形态变化,以及肝胰腺、血淋巴、精巢中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的消长与转移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管角螺生殖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剖并观察了管角螺的生殖系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构成,其中,精巢由生精小管和输精小管组成;根据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分布和间质细胞数量,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精母细胞分裂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等4个时期,根据细胞大小、形态及分布特征,精细胞的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4个阶段。卵巢结构为滤泡型,由滤泡壁和滤泡腔组成,内含嗜酸性颗粒。从卵巢内滤泡的大小、结构及滤泡内嗜酸性颗粒的数量,卵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态及卵黄颗粒的含量,卵细胞发生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管角螺生殖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均不同步,为多次成熟、多次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8.
鲤鱼精蛋白的提取与抗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研究了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工艺条件和抗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鱼精蛋白硫酸用量少,提取时间短。用1.0A强度的超声波和5%的硫酸溶液提取鱼精蛋白,提取时间20 min,能得到较高活性的鲤鱼抗菌精蛋白。并进一步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蛋白酶对鲤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比较了吉林省四平地区6种蝗虫精巢和卵巢发育及其配子发生动态.结果显示:刚羽化的成虫精巢发育程度高于卵巢,蝗虫精巢发育模式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卵巢发育模式呈幂指数增长并始终维持在较高的发育水平.从蝗虫精子形成动态来看,精巢管内各时期均有精原细胞、各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但在刚羽化成虫精巢管内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占优势,而老熟成虫精巢管内成熟精子占优势;从蝗虫卵子发生动态来看,成虫早期没有成熟卵子出现,而以1~4阶段卵母细胞占优势,老熟蝗虫以6~8阶段卵母细胞占优势.研究结果证明,蝗虫精巢和卵巢发育出现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选择72只35周龄罗曼褐种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作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来探讨日粮铬水平对热应激种公鸡睾丸组织结构及血浆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给种公鸡日粮中添加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种公鸡睾丸生精机能的抑制作用,提高种公鸡血浆睾酮(T)、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