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76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67篇
  175篇
综合类   438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电流模式电路引进了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用电流模式电路构成的神经网络阈值处理单元,并由此构成了电流模式Hopfield神经网络,此网络中信号都是以电流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稻象甲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稻象甲虫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结合现行的稻谷价格 ,产量水平和防治费用等因素 ,进行了稻象甲危害损失的测定 ,制定了稻象甲的防治指标。采用累积虫日作为防治指数 ,确定了在江西境内稻象甲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3.
4.
华北地区夏玉米田马唐治理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于1992~1994年研究夏玉米田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治理的生态经济阈期,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夏玉米的相对产量与马唐的相对干扰生长时间、相对出苗时间的函数关系。苗后马唐干扰生长的相对时间即相对天数(Xu)与夏玉米相对产量(Yu)的关系式为: Yu=101.5/{1.0 0.01756EXP[—(—0.0876Xu 0.0004888Xu~2)]}…………(1)苗后马唐出苗的相对时间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式为: Yd=100.73/{1.0 0.96EXP[—(0.06346Xd-0.00006859Xd~2)]}……………(2) 根据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定义和(1)、(2)两公式计算可知: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始期应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11.8%开始,结束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53.9%。例如华北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总天数一般是95天,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T)约为88天,故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约在夏玉米苗后10.6—47.5天之间。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和黄草地螟危害苜蓿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草地螟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4.936 6x-0.850 9,相关系数r为0.994 3,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草地螟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刈割2和3次的草地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10和14头/100枝,水地苜蓿草地螟的防治指标是7头/100枝.依据同样的试验方法,制定了黄草地螟危害苜蓿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刈割2和3次的黄草地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45和60头/100枝,水地苜蓿黄草地螟的防治指标是36头/100枝.  相似文献   
6.
酸模叶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模叶蓼是大豆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为明确酸模叶蓼在大豆田中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拟合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研究了酸模叶蓼与大豆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酸模叶蓼的竞争干扰下,大豆单株荚数,产量均随酸模叶蓼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株高没有显著变化。线性函数模型y=-0.443x+39.453(R2=0.962,F=75.887,P=0.003)能较好地拟合酸模叶蓼对大豆单株荚数的影响;二次曲线函数模型y=0.702x~2-54.395x+3027.810(R~2=0.972,F=34.843,P=0.028)能较好地拟合大豆产量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对数函数y=16.131lnx-23.458(R2=0.911,F=20.532,P=0.045)能较好的拟合大豆产量损失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大豆田酸模叶蓼人工拔除的经济阈值为10.22株/m2,使用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95%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防除的经济阈值分别为4.75、5.03、5.25株/m~2。酸模叶蓼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在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治酸模叶蓼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潘明明 《北方园艺》2021,(7):154-161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动力,但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受到城乡市场分割的门槛调节。该研究借助2001—2017年全国30个地区(因数据缺失,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涵盖,下同)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就城乡市场分割调节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过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向好,但地区间差异悬殊;(2)土地规模化经营驱动农业生态效率改善,但存在城乡市场分割门槛调节,弱市场分割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强市场分割地区作用相反;(3)城乡市场分割调节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主要通过限制农产品、劳动力、资本城乡合理流动,削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农业发展意愿和能力途径展开;(4)我国多数地区城乡市场分割水平偏高,区域发展中城市资源偏向和工业优先发展突出,需进行及时改革。该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绿色农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厘清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FGLS方法和SYS-GMM方法,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深化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由2008年的1.029 5和1.039 3上升到2017年的2.717 4和2.604 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10.75%。农村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不断增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因地制宜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is essential for predicting sand transport, dust release 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moisture on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of saline sand. Saline sand samples (mean particle size of 164.50-186.08 μm and the total silt, clay and salt content of 0.80%-8.25%)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aline sand dunes (one barchan dune and two linear dunes) in the Qarhan Desert, Qaidam Basin of China. Original saline sand samples were placed in two experimental trays for wet and dry processing to simulate deliquescence and desiccation, respectively. Surface moisture content ranging from 0.30% to 1.90% was generated by the steam method so that the saline sand can absorb water in a saturated water vapor environment. The motion of sand 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observers with a solid laser. The laser sheet (0.80 cm thick), which was emitted by the solid laser, horizontally covered the sand surface and was bound to the s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hesion of saline sand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salt and water.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crust thickness for the linear sand dunes. There i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moisture content and relativ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The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of dewatered s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wet sand with the same original moisture content. Our result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nd transport of highly saline soil in the desert.  相似文献   
10.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