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物均可提早冬种马铃薯的出苗期、缩短生育期及提高出苗率,其中白膜效果最大;3种覆盖物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及块茎产量,其中黑膜效果最好;黑膜、白膜、稻草包芯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丽江市冬早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丽江市冬早马铃薯生产情况,提出了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脱毒种薯;选择适宜田块,精细整地;进行种薯催芽和切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水分调控;预防冻害;适时收获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及推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和广西选育品种桂农薯1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株高、茎粗、叶干重、茎干重、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6个关键生长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两个参试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指标呈规律变化,株高、茎粗、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4个指标均发生三段式的S形变化规律,叶干重和茎干重则呈倒U形变化规律;地上"源"器官(叶、茎)与地下"库"器官(块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结论]可将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阶段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生产上可依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安排生产管理,使地上"源"器官和地下"库"器官相协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在海南三亚进行6个百合品种及其二代种球冬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海南冬季种植的百合品种,为海南冬季百合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索蚌(Sorbonne)、曼丽莎(Manissa)适应性好,观赏价值高,是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品种;其次是康卡多(Concad’or)、康士坦娜(constanta)和马可波罗(Marcopolo);西伯利亚(Siberia)表现欠佳。在二代种球种植试验中,曼丽莎、康士坦娜可以正常生长和开花,但植株高度、茎杆硬度、花头数未达到切花标准;其他品种的二代种球未能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6.
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综合科研基地(六枝岩脚镇,海拔1100 m)建立的2015—2018年冬种马铃薯气候试验示范工程,结合2017—2018年在贵州纳雍县、织金县、凤冈县、玉屏县、铜仁市、雷山县、都匀市、普安县、清镇市和普定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实况,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4月份,即冬种马铃薯的现蕾开花期。在冬种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第4天及以后,若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马铃薯晚疫病始发。因此,建议以此作为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气象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天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进行冬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方式的出苗率最高;不同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率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最高。此外,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总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传统栽培和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普通地膜的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少耕或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9.
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龙川 《中国马铃薯》2010,24(3):145-147
龙海市是福建省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笔者经过多年的马铃薯生产实践,在当地马铃薯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环节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与种薯的选择与处理、适期早播、小高垄、施足基肥、适当提高密度、稻草包芯、早施提苗肥、高培土、湿润灌溉、有效防控病虫草害、防控低温霜冻危害以及抢晴收获。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引进8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在广西进行冬种栽培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Belmont品种出芽情况最好、分枝数最多、主茎较粗、叶片数较多、上等薯率较高;Salem品种出芽情况次之,产量最高、上等薯率较高;Elba品种植株生长较高、分枝数较多、主茎最粗、叶片数最多、上等薯率最高,这3个马铃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冬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