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切取五指毛桃0.2 mm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科学合理的种苗繁育体系。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m L+NAA 0.1 mg/m L+蔗糖30 g/L+琼脂5 g/L,诱导率为55%;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m L+NAA 0.2 mg/m L+蔗糖30 g/L+琼脂5 g/L,增殖倍数为4.8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m L+活性炭0.3 g/L,生根率为95%。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在"3414"肥料试验中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的精确度,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对五指毛桃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SPAD叶绿素仪和酒精-丙酮浸提法对五指毛桃不同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五指毛桃3片叶片的SPAD值,倒1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倒2叶的叶绿素a以及倒3叶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倒2叶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倒3叶的叶绿素a影响显著。氮、磷、钾肥对五指毛桃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效应依次为N肥P肥K肥。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从倒1叶至倒3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因施肥处理不同而不同。倒1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负相关;倒2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倒3叶的SPAD值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而与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3414"肥料试验中倒2叶的SPAD值更能准确地预测其叶绿素的绝对含量。该研究为叶绿素仪在五指毛桃生理实验中正确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五指毛桃在成龄胶园间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松树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以及松树与白及、桃金娘、牛耳枫、赤苍藤、五指毛桃5种不同药材立体种植的根际土壤浸提液为材料,研究不同浸提液对五指毛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浸提液、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松树+五指毛桃根际土壤浸提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五指毛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松针浸提液浓度的不断降低,其对五指毛桃种子的化感效应逐步增强。松树根际土壤浸提液、松树+五指毛桃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苗长的化感效应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而根长化感效应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五指毛桃(Ficus hirta Vahl)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野外不同叶型五指毛桃数量及生长环境展开调查,并以新鲜采摘的五指毛桃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叶周长、表皮毛长度、密度、表皮扁平细胞和气孔器等形态学指标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学指标,比较不同叶型五指毛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野外4种叶型五指毛桃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全缘型、三指深裂型、浅裂型、五指深裂型;且其在叶片宽、叶周长、叶面积、表皮毛长度和密度、上表皮扁平细胞形态、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宽、根茎叶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不同叶型五指毛桃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五指毛桃花粉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法和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对五指毛桃(FicussimplicissimaLour)的花粉进行了制样研究.结果表明,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效果较理想,花粉形态非常清晰、饱满、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6.
五指毛桃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肿瘤的药用价值。但是,其转录组和功能基因组等分子水平的研究较少报道。本研究首次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指毛桃的根、茎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04 335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578 bp,有62 142条unigenes被注释到Nr、GO、Swiss-Prot、KEGG和KOG等数据库中,根据同源序列比对发现五指毛桃与川桑的同源性最高。通过比较五指毛桃不同组织部位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Leaf_vs_Root、Root_vs_Stem、Stem_vs_Leaf分别有1363、624和100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KEGG途径显著富集,主要富集在植物信号转导、植物MAPK信号通路、黄酮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进一步分析参与植物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有1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该代谢途径,主要在叶和茎中高表达,运用RT-qPCR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9个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发现定量结果与RNA-seq数据一致,大部分基因都在五指毛桃茎和叶片中高表达,因此五指毛桃幼苗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叶片和茎中,这与民间主要以根茎作为药用部位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五指毛桃生长年龄有关。以上的研究结果为五指毛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栽培技术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五指毛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指毛桃挥发油,通过GC-MS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得到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认了35种化学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31.4%)、醛类(15.8%)以及酮类(13.3%)化合物,还有少量的饱和长链烷烃、酚类及内酯类物质。[结论]该研究为五指毛桃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马尾松林下种植五指毛桃的生长性状及最佳采收期,针对马尾松林下种植的不同生长年限的五指毛桃的植物学性状,以及佛手柑内酯、补骨酯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年生五指毛桃在株高、基径、根长、最大根径4个指标上的增长率最高,处在速生期,2年生比1生年增长了217.13%、77.34%、229.42%、108.96%;其次是3年生,3年生五指毛桃比2年生在上述指标上增长了41.79%、36.12%、11.36%、51.43%。同时,在总生物量增长上,2年生增长率为325.74%;3年生为49.50%;4年生为29.13%。而分析五指毛桃活性成分的含量,1~4年生五指毛桃的佛手柑内酯含量分别为1.197、0.275、0.446、0.312 mh/g;而补骨酯素的含量分别为0.178、0.146、0.149、0.134 mh/g。可见,3年生五指毛桃的活性成分含量要高于2年生和4年生。综合分析后得到马尾松林下种植五指毛桃最佳采收期是3年。  相似文献   
9.
多重比对补骨脂素合成酶(psoralen synthase,PS)基因信息,预测单序列能量最低状态,基于粗糙集法,建立PS保守结构域的氨基酸残基识别体系,获取五指毛桃(Ficus hirta Vahl)的转录本中该Unigene序列信息,并通过生物信息学验证.结果 表明,通过五指毛桃RNA测序得到61287240条高质量读长(Clean reads),注释得到179974条Unigene序列.采用粗糙集法,预测40条PS基因有10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通过转录本比对,获取五指毛桃1751 bp Unigene序列,开放阅读框1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的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57.8 kD,等电点为6.48,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二级结构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连的比例分别为50.39%、33.73%、10.98%.虽然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S的相似性不高,但与大阿米芹、珊瑚菜等植物PS蛋白的三级结构极为相似,与同为桑科的川桑补骨脂素合成酶序列聚在一支.综上结果验证了基于粗糙集法,建立PS保守结构预测,获取PS的Unigene为五指毛桃PS基因,为基于植物转录组测序,获取目标基因,提供一种保守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五指毛桃不同外植体和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形成进行研究,建立起培养体系。[方法]以五指毛桃的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1/2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比较不同外植体及激素配比对五指毛桃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叶片最易诱导愈伤组织,叶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3.0 mg/L+NAA 1.0 mg/L;其次是叶柄,叶柄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茎段不适合作为五指毛桃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结论]叶片为五指毛桃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这一结论可为今后建立繁育体系和规模化育苗提供物质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