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67-69
为了探明抑芽剂仲丁灵在烟草生产中的残留污染风险,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仲丁灵在烟叶中的降解动态及机理。结果表明,仲丁灵在烟叶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5.8 d;仲丁灵在烟叶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是取代胺基断裂、环化,转化成更为稳定的4-叔丁基-2,6-二硝基苯胺、N-乙基-4-叔丁基-2,6-二硝基苯胺和1-异丁基-5-叔丁基-7-硝基-苯并咪唑。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仲丁灵对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仲丁灵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大,细菌次之,真菌最小,但均在试验期内恢复至对照水平.仲丁灵在低浓度和中等浓度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受抑制的土壤逐渐恢复,高浓度仲丁灵对土壤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期内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但根据危害系数法的分级方法计算,仲丁灵属于无实际毒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通过3种农药在烟叶中的降解动态研究,建立了烟叶中溴氰菊酯、仲丁灵和菌核净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其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0.003、0.005 mg/kg,且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符合烟叶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48%仲丁灵乳油在南方稻田应用的可行性,2011年通过田间试验了该药剂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 d 施用48%仲丁灵乳油1080~3600 g(ai)/hm2,对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鸭跖草、节节菜和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牛毛毡具有明显的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在示范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人参中仲丁灵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人参中的最终残留量与消解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5 mg/L内,仲丁灵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鲜人参和干人参在0.01、0.05和0.5 mg/kg,人参植株和人参土壤在0.01、0.05、0.5和10 mg/kg添加水平下,仲丁灵的回收率为93%~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0%~6.2%。仲丁灵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81~18.91 d,在鲜人参、干人参、人参植株和人参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仲丁灵在人参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可暂定为0.05 mg/kg,48%仲丁灵乳油以制剂量3750 g/hm2 (有效成分1800 g/hm2)在人参出苗前于土壤表面喷雾施药1次,收获期人参安全。  相似文献   
6.
就芽前除草的安全用药方面做了研究,通过白三叶、早熟禾、高羊茅三种不同草种的草坪做试验对比,认为48%仲丁灵乳油是一种很好的芽前除草剂,而不同浓度的仲丁灵乳油对不同草坪草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8%仲丁灵乳油500倍液做芽前除草经济有效。高浓度的仲丁灵乳油对禾本科草坪草种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白三叶的种子萌发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185团9连连续2年将仲丁灵用于打瓜田中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8%仲丁灵乳油对稗草、狗尾草、灰藜等1年生禾本科及部分小粒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具有成本低、防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现已在当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博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4万公顷,棉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马齿苋、田旋花、灰绿藜、狗尾草等。常年使用氟乐灵防治棉田杂草,使用剂量大,棉花根茎易形成肿大。因此,进行48%仲丁灵乳油、33%广田通乳油和48%氟乐灵乳油的小区对比试验,为大田推广做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通过褐飞虱怀卵雌成虫不同梯度数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单季中稻田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数量以及前期防控对后期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代怀卵雌成虫数量(x)决定了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前期防控(防控:c=1;不防控:c=0)能够明显压低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并可建立广义线性回归模型:log(y)=0.943x-3.191c+0.703xc+7.200。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两个临界值:(1)x0.4头/百丛时,需要采取"压前控后"策略,即在二、三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发生危害;(2)x2.4头/百丛时,即使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褐飞虱仍然会大发生。2006-2014年大田普查数据亦表明当x2.4头/百丛时,三代褐飞虱极易大发生。本研究明确了褐飞虱前期种群数量对后期发生程度的影响,并可依据前期怀卵雌成虫数量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实现科学防控,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生产上不同抑芽剂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方法]分别在2009年于7个试验点及2010年于6个试验点采用4种烟草抑芽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其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125g/L氟节胺乳油和2种不同厂家的330g/L二甲戊灵乳油对烟草腋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36%仲丁灵乳油相当,对烟草腋芽均有较好的作用效果。【结论】试验中3种抑芽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烟草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