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54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茶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伴随着茶文化热而兴起的茶艺表演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特定环境中进行茶艺表演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常能使人心旷神怡。基于此,本文将从价值和运用两方面对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进行分析,旨在为有关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价值及运用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申文 《茶报》2004,(3):33-33
法国中国文化年,在“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这一宏伟交响主题下,里尔“上海一条街”、马赛“上海周”、巴黎“上海周”活动,使中国文化如一股旋风,刮遍法国最富盛名的几个城市。中国的魅力,上海的魅力,在法国人民心中扎根。在这“一街”、“两周”活动中,上海湖心亭茶楼的风采,同样吸引了法国人。  相似文献   
4.
曾添媛 《农业考古》2004,(4):251-256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在2002年5月25日,应邀参加韩国茶道协会在济州岛西归浦市举办迎接世界杯国际茶文化交流大会。中、日、韩三国茶艺表演交流,此次的交流是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自从1992年创办以来,第一次赴韩国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时隔两年,2004年5月5日,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再次被邀请参加韩国宝城郡主办的第30届宝城茶乡节,第三次韩、中、日三国茶文化交流大会。宝城位于全罗道西南,也是韩国最西南的城市之一。宝城在韩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茶乡,为了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与弘扬茶文化,每年都举办茶乡节。  相似文献   
5.
郭雅玲 《茶叶科学技术》2004,(2):40-40,F003
茶道、茶艺既是茶文化形态也是茶文化核心,把茶道、茶艺形成某种程式,作为习茶之人的操作规程,具有便于学习和传播的功能,如工夫茶、龙井茶礼、白族三道茶等,核心则在其中,就是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逸茗 《上海茶叶》2005,(3):31-31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是由已故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与黄浦区教育局共同投资建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特色学校。地处黄浦区中心,毗邻南京路步行街。  相似文献   
7.
福鼎植茶历史,可溯源于唐,至16世纪,茶叶已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产品.白琳、撰城、点头、店下和桐山是茶叶主要集散地,自清代以来,所产的白琳工夫、白毫银针、白毛猴等名茶驰名中外.太姥莲芯、金绒凤眼、莲峰翠毫、文洋翠芽等名优茶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8.
溧阳有茶园面积10万亩,大小茶场150多家,位居全省第二。溧阳茶得天地之灵气,香飘海内外;溧阳茶文化承传统之脉络,底蕴深厚。然而,浩瀚的茶海,众多的茶人却没一个展示茶乡风采的舞台,没一方展示茶人形象的阵地,于是,几位茶人异想天开,一心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吧”,《溧阳茶报》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逸茗 《上海茶叶》2006,(2):44-44
沪北新村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早在1992年8月就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支少扎荣艺队一苗苗茶艺队,学校茶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上海和教育界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4年夏,沪北新村小学并入洛川东路小学,该校领导十分注重茶艺特色项目,继续将传播和弘扬茶文化、茶知识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各项少儿茶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未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去上海考察前,确实没有想到:一个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面的上海,会有那么多的热心人,致力于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会有那么多的学校,正在推广少儿茶艺;会有那么多的社区,办起了茶艺培训班;会有那么多有才能的人,致力于茶艺创新。但这些都是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而且是在“树魂立根”——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的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这就特别值得向本刊的读者介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