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在达尔文(1859)看来,新物种只有通过竞争或者自然选择的方式淘汰原有物种才能进入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并成功定居下来。然而,新物种进入生境并成功定居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由于超级居群能在全球尺度上改变整个地球环境,从而能在原有环境中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微环境来,正是这些全新的微环境使新物种避开了和原有定居者的剧烈竞争,很容易地进入了一直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中并成功地定居下来。换句话说,超级居群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分化,导致了全球尺度上的生境多样性。同时,超级居群通过环境的异质化为新物种准备好了很多全新的微环境,新物种在全新的微环境中的成功定居实现了新物种和原有定居者的长期共存。而这种长期共存导致了整个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超级居群是地球上很多新环境的创造者,是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桥梁,据此就能很容易地解释新物种为什么不时能和原有定居者共存甚至依赖于原有定居者,从而导致二者间剧烈竞争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3.
就对柴达木盆地自然分布的野生罗布白麻进行群落优良居群选择,选定在同一龄组中,优良居群的标准为:群落居群平均株高十1.5倍群落居群株高标准差。按此标准在野生群落中选出4个优良居群。对罗布白麻不同种源1年生温棚播种苗进行超级苗选择,超级苗的标准为:平均苗高十3倍苗高标准差。分别选出青海渔水河罗布白麻超级苗31株、新疆普惠罗布白麻超级苗30株、青海托拉海罗布白麻超级苗31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在沿漯河沙澧河湿地的考察中,一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自然居群的发现和鉴定过程。论述了野大豆的重要价值,提出了保护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望天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濒危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目前仅局限分布于热带亚洲北部边缘,目前已受到特别的保护,但有关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很少。在本研究中,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194个个体)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扩增,48.22%的RAPD位点为多态位点,平均每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0.84%。居群内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7870(用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来测量),整个物种的基因多样度为1.4100,居群内的基因多样度为55.82%,居群间的基因多样度为44.18%。GsT平均值为0.4448。AMOVA分析表明37.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11.40%存在于地区内的居群间,而50.93%则存在于居群内。结果揭示了望天树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地区居群分化,这可能是由于望天树在其进化历史上,居群不断的减小及再扩张所引起的居群瓶颈所造成的。相关分析没有检测到居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大小的正相关,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空间距离检测到了显著的正相关。所得结果对该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遮阴生境下假俭草的形态变化与能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四个遮阴梯度(0%、25%、45%、75%的光照),对遮阴生境下雅安、峨眉两野生假俭草居群的能量分配、形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遮阴情况下,两假俭草居群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节间长度、草层高度皆随遮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的直径随遮阴梯度的增加而下降。在这些指标中,雅安居群随遮阴度变化的幅度比峨眉居群大。两者的生物量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都在0.88以上。遮阴度越大,两居群地上部分所占的比重也越大。两者相比较雅安的生物量小于峨眉,但地上/总生物量、叶量/茎量的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在达尔文(1859)看来,新物种只有通过竞争或者自然选择的方式淘汰原有物种才能进入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并成功定居下来。然而,新物种进入生境并成功定居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由于超级居群能在全球尺度上改变整个地球环境,从而能在原有环境中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微环境来,正是这些全新的微环境使新物种避开了和原有定居者的剧烈竞争,很容易地进入了一直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中并成功地定居下来。换句话说,超级居群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分化,导致了全球尺度上的生境多样性。同时,超级居群通过环境的异质化为新物种准备好了很多全新的微环境,新物种在全新的微环境中的成功定居实现了新物种和原有定居者的长期共存。而这种长期共存导致了整个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超级居群是地球上很多新环境的创造者,是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桥梁,据此就能很容易地解释新物种为什么不时能和原有定居者共存甚至依赖于原有定居者,从而导致二者间剧烈竞争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有效居群大小、近交繁殖、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等重要概念,而后详述居群遗传学原理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也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遗传多样性因子所起的重要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了评述。从遗传多样性水平上看,本文分析的主要关键是讨论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情况下,居群遗传学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应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强调居群统计学过程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也占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揭示天然红松居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及变异模式,以吉林省的6个天然红松居群为研究对象,  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红松居群的13个表型性状(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结果  (1)除针叶束粗/针叶厚在居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0.01)。(2)在居群间红松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9.33%,其变异大于群体内(40.67%)。(3)6个居群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30%,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针叶性状(14.56%) > 球果性状(10.48%) > 种子性状(5.87%)。(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居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针叶性状 > 种子性状 > 球果性状。(5)利用欧氏距离对红松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将红松6个居群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为P1与P6、P3与P5、P2与P4。(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分别以种实性状(种长、种宽、百粒质量和球果质量)和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厚、针叶束粗)对天然红松居群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个居群  结论  红松居群具有中等的表型多样性,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红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为红松优良居群的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