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池州辖区内拥有生产祁红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已发展出具有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t的龙头企业。池州辖区祁红生产中目前存在:小作坊初制产品规格不一、鲜叶直接放在水泥地上萎凋、发酵叶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晒干的问题。应从规范制作工艺与试验示范、高端与中低档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与清洁化生产方面提升品质。  相似文献   
2.
谈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但汤色和滋味与国际红茶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而造成祁红出口量大幅下滑。导致祁红汤色发暗 ,滋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槠叶种原料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且加工工艺以重萎凋 ,深度发酵为特征的传统制法。文章对红茶的传统制法与CTC工艺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通过添加外源酶、提高温度、充分通气、调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槠叶种与大叶种原料拼配加工以及在干燥过程中掌握发酵程度等途径 ,在保持“祁门香”的基础上 ,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现状,推进制茶工艺与机械设备融合技术发展,提高制茶工效和产品质量。对名优祁红核心产区5个乡镇的重点制茶企业及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名优祁红的产品类型、产量、机械配置、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情况,分别取样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名优祁红产品主要有卷曲型、针型和毛峰型三种,机械配置以通用小型名优茶机械为主,基础制茶工艺相近,手工与半机械化制茶方式并存,制茶工艺参数控制、产量和产品感官品质差异显著。明确名优祁红制作各道工序的目的,选配适宜的加工机械设备,优化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研制应用清洁化与连续化的名优祁红加工机械,是进一步提升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制茶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文杰 《茶业通报》2005,27(3):125-127
要想取得祁红新的发展,建立祁红经营联合公司是一条有效途径。将祁门县境内的祁红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建成股份公司,对祁红进行统一销售,以壮大祁红产业实力,并逐步形成祁红的市场开发能力。提出了公司建制方案及变动股权的核算方法,并对公司的运行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祁门红茶初制加工工艺与技术、连续化加工设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名优祁红的加工工艺特点,分析了祁门红茶初制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祁门红茶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建新 《茶报》2004,(1):13-14
今天,是举世闻名的祁门红茶诞生128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相似文献   
8.
江平 《茶业通报》2019,41(1):35-38
祁红产区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条件与社会存在的必然结果。从历史发展观、生态经济观阐述祁红产区相符的茶类变革、相通的社会活动、相似的生态环境、相宜的茶树品种、相知的加工技术、相同的质量标准、相沿的经营规则,确认祁红原产地域的法式规定;以利澄清"茶名与地名"的混淆和偏见,促进祁红市场繁荣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3个玉米杂交新组合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秃尖>生育期>穗长,在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黄建琴 《茶叶》2011,37(1):34-38
回顾了"祁红"栽培、加工等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科技创新对"祁红"发展的推动作用.针对当今"祁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点"祁红"可持续性发展策略: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祁红"发展;②保持生态优势,促进"祁红"可持续发展;③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