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34篇
  免费   895篇
  国内免费   1734篇
林业   1593篇
农学   3144篇
基础科学   394篇
  1212篇
综合类   13818篇
农作物   2470篇
水产渔业   1154篇
畜牧兽医   5240篇
园艺   2344篇
植物保护   794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721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855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902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1018篇
  2014年   1404篇
  2013年   1362篇
  2012年   1831篇
  2011年   1819篇
  2010年   1846篇
  2009年   1881篇
  2008年   1993篇
  2007年   1638篇
  2006年   1476篇
  2005年   1349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907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360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睡莲(基部被子植物)的开花特性,探究雄蕊在睡莲花瓣节律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为实验材料,在去雄(摘除雄蕊)后记录花瓣开放角度和萎蔫时间,并于去雄后第6、24、48及72小时测定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显示,去雄后睡莲花瓣的开放角度小于对照组,在第48小时与对照组开放角度差异最大,达到49.31°,而去雄后花瓣萎蔫的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均出现在第72小时;去雄引起了花瓣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含水量在第24小时与7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分别低0.7%与0.9%;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在第24小时和48小时比对照组分别高出0.48与0.68 mg/g;脯氨酸(Pro)含量在第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第24小时起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去雄导致了睡莲花瓣开放角度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该发现进一步地揭示了睡莲的开花特性,首次证明了雄蕊对于花瓣节律性开放具有调节作用,为花瓣开放闭合及切花保鲜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其在保障范围、经费、筹资体系以及经费预算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以老年社会保障为切入视角,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油菜素内酯(BR)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R及其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著增高,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降低番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提高番茄各层花序的坐果率,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对番茄前期生长、生理指标优化、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加成效应不明显。综上,BR配施外源钙处理的效果不显著,适宜浓度的BR可以单独在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上应用,以提高番茄的抗逆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2015年在靖海湾与五垒岛湾进行的海蜇(Phopilema esculentum)放流前本底调查和放流后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苗种的放流密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自然群体资源量均较低,放流群体贡献率非常大。2010-2015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6.92~30.96)×10~4尾·km~(-2),平均为29.45×10~4尾·km~(-2),五垒岛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3.05~25.14)×10~4尾·km~(-2),平均为23.97×10~4尾·km~(-2),对比结果表明靖海湾年放流密度均高于五垒岛湾。近6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25%~0.83%,平均为0.51%,五垒岛湾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31%~0.96%,平均为0.67%,五垒岛湾放流苗种成活率略高于靖海湾。通过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放流效果对比分析,海蜇苗种成活率与自然群体资源量、海蜇放流密度及海蜇苗种规格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可为山东半岛南部海蜇资源的修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Populus nigra×P.pyramidaeis)组培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PPO活性呈现出前期减小后期增加的趋势;IAAO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幼苗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原生质体DN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旱盐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株高、鲜重、干重下降。在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时,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在轻度与中度干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随盐分含量增加,甘草幼苗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幼苗叶片SOD活力与MDA含量持续上升,幼苗原生质体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持续升高(P0.05)。测定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具有适应一定程度旱盐双重胁迫的能力,其适宜的胁迫条件为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中度干旱胁迫。与干旱相比,盐分是影响甘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油菜在B、Cu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找出最佳的B、Cu浓度配比,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Cu溶液和3种不同浓度的B溶液交叉处理盆栽油菜幼苗,胁迫20 d后测定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硝态氮含量、淀粉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_(200)B_1组合时综合权重最高,即B 0.5 mg/L、Cu 200 mg/L配施时对各项综合指标最好,其次是Cu 100 mg/L、B 0.5 mg/L,说明0.5 mg/L的B对高浓度的Cu胁迫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适量的B、Cu施用对油菜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各项指标在主成分中的权重排序得出,不同B、Cu处理对叶绿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