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樱桃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3个甜樱桃栽培品种佐藤锦、斯坦勒和那翁为试材,研究了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Pn)变化及叶绿素(Chl.)和比叶重(SLW)对其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Pn的关系。结果表明:樱桃枝条不同叶位叶片的Pn呈单峰曲线变化,枝条中上部的叶片Pn较大,且有较高的稳定性,叶片发育和生理成熟度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是Pn出现单峰变化的重要因素;Chl.含量随着叶片的发育而增加,叶片成熟后,叶片Chl.含量与Pn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叶位叶片SLW与Pn表现显著正相关;樱桃不同品种间叶片气孔密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与P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NAA和IBA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营养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发现:除茎以外,组培苗根和叶的解剖结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经NAA处理后的组培苗具有更强的输水、保水和抗逆能力,保持了饲料型四倍体刺槐抗旱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92-11994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组织结构。[方法]通过植物制片方法,对鹰嘴豆的根、茎、叶和种子等器官进行切片,制作成永久装片。[结果]鹰嘴豆根为四原型构造;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根、茎中以网纹导管居多,也有螺纹和孔纹导管;叶中栅栏细胞组织1-2层,海绵组织细胞3~5层;种皮表皮细胞1列,栅状,上端有1条光辉带,子叶细胞中有不定形的草酸钙结晶。[结论]首次报道了鹰嘴豆的组织解剖结构,可为鹰嘴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资料,其组织结构特征可作为鹰嘴豆生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青岛老鹳草濒危的原因,为其资源利用、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青岛老鹳草的根尖、茎段、叶片、叶柄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法制片,对其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青岛老鹳草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结构由周皮、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淀粉粒;茎呈类方形,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为外韧维管束;叶为典型异面叶,表皮具有大量表皮毛,叶及叶柄均具厚角组织。根茎叶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簇晶。[结论]青岛老鹳草营养器官具有一般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在形态结构方面未体现出濒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竹类结构植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竹秆、节部、叶、根、地下轴系统、胚胎等几个方面 ,对竹类结构植物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及其杂种双二倍体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双二倍体与亲本硬粒小麦、簇毛麦相比,在气孔分布、气孔大小、叶绿体大小、叶肉细胞形态等方面均表现为中间型,略偏于光合速率较高的母本硬粒小麦。在叶片厚度上表现出超亲现象。与普通小麦宁麦三号相比,杂种双二倍体的各项与光合有关的解剖性状均接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自贡冬豆在正常花芽分化和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光周期处理包括连续短日照(SD, 12 h)、连续长日照(LD, 16 h)和13 d短日后转入长日(SD13d-LD)3种。结果表明, 自贡冬豆在连续短日条件下可正常开花结实;经13 d短日照处理后移至长日照下约50%的植株发生开花逆转,另外50%的植株形成短的顶端花序;在连续长日照下保持营养生长。短日照不仅促进大豆的生殖发育, 而且加快出叶速度。短日处理3 d基部叶腋开始分化花芽;13 d顶端分生组织开始分化花序,19 d顶端花序分化结束,29 d植株开花。SD13-LD处理,在移至长日照的最初14 d内,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化花原基,但分化速度比连续短日处理慢,分化出的花芽数目少。长日处理20 d(出苗后33 d)左右,约50%植株的顶端分生组织逆转到营养器官的分化。在连续长日条件下,顶端分生组织一直分化叶片。还讨论了叶片和花器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甘蔗属及近缘属8种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云南省 8种甘蔗属及近缘属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解剖结构 ,结果表明 ,肋区中刺细胞的有无、行数及形状 ,硅细胞及栓细胞的排列方式 ,表皮上附属物的类型 ,气孔的行数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等在不同种之间是不同的 ,这些解剖特征可作为外部器官形态分类的补充 ,也可为甘蔗杂交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龙眼果皮发育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了果皮的解剖结构发育特点。果皮发育早期(花后10d前),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活跃,外果皮有凸起的皱褶结构,有大量的表皮毛分化。果皮发育中期(花后10~52d),细胞体积变大,表皮毛开始脱落,外果皮逐渐平滑,中果皮处有石细胞群和海绵状组织的分化。果实发育后期(花后52d后,假种皮快速膨大阶段),有木栓形成层出现,形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随着果实生长,木栓层出现局部破裂。龙眼果皮可划分为外、中、内3层。中外果皮在发生次生木栓化前,由外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和角质层组成;在形成木栓形成层产生次生结构后,外果皮则由周皮组成。内果皮来源于子房内壁的几层细胞,由一层内表皮细胞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几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果皮根据其组织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石细胞群、外层维管束和外果皮之内的薄壁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尾松的四个家系(广西家系:38#、464#、127#、83#)和一个地理种源(台江#)共五个处理为材料.观察其针叶的解剖构造,主要包括表皮厚度、下皮厚度、绿色折叠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及气孔开度,研究马尾松抗旱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马尾松针叶解剖构造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绿色折叠组织、角质屡厚度、气孔开度差异达显著水平,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评价,38#家系、464#抗旱能力最强,其次为台江#与127#.83#家系抗旱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