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4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家蚕微粒子虫及其近缘种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我国寄生于家蚕及二点螟的微粒子虫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形态及其对多种昆虫的致病性。后者极似家蚕微粒子虫,但在超微构造和致病性上有明显区别,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茭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解析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体内参与降解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的关键核酸酶的功能,克隆二化螟不同的非专一性核酸酶(non-specific nuclease,NUC)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定量表达分析,同时对dsRNA降解酶(dsRNA degrading nuclease,dsRNase)活力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克隆获得5个NUC基因,其中有4个编码dsRNase亚家族基因(CsdsRNase1~CsdsRNase4)和1个编码Endonuclease G亚家族基因(CsEndoG)。5个NU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核苷酸序列长度范围为828~1 338 bp,编码275~445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大小为31.68~49.57 kD,预测等电点为5.48~9.42。CsdsRNase1和CsdsRNase2含有信号肽序列,两者相似度极高,且与家蚕Bombyx mori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中具有dsRNA降解酶活力的dsRNase同源聚类;CsdsRNase1和CsdsRN...  相似文献   
5.
6.
应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棘禾草螟和芦毒蛾都有较好的效果。为了兼治这两种害虫,可在棘禾草螟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及盛孵末期分别防治一次。每亩喷Bt乳剂200克或150克加敌敌畏50克。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玉米禾螟卵和麦蛾卵为寄主,观察了禾螟赤眼蜂的功能反应。初步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密度为5,10,20,40粒的条件下,赤眼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卵的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密度由40粒增加到80粒时,寄生率的变化较为平缓。每只雌蜂寄生的卵粒数随着赤眼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寄主密度的变化对赤眼蜂子一代的雌蜂比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N-acetylglucosamine (GluNAc) incorporation in-vitro of a number of N-tert-butyl-N,N′-dibenzoylhydrazines having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both phenyl rings was measured in cultured integument excised from the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itro and larvicidal potency was approximately linear. The substituent effects on variations in the potency were similar between in-vitro and larvicidal activities. An inhibitor of oxidative detoxication, piperonyl butoxide, had no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he in-vitro potency. The ability of some dibenzoylhydrazines to inhibit GluNAc incorporation at exposure periods longer than the optimum for stimulation was also measured in a similar cultured integument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ibitory and stimulatory potency indices was linear, indicating that the larvicidal activity of dibenzoylhydrazin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ability to stimulate as well as to inhibit GluNAc incorporation into the larval cu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