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2篇
  4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积分GM(1,1)模型进行杉木炭疽病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积分生成代替传统的累加生成方法 ,并用双向差分建立积分GM (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杉木炭疽病预测预报的研究 ,结果表明积分GM (1,1)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杉木炭疽病在三明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随着芒果叶片由最初的古铜色向淡绿色和深绿色叶片的逐渐成熟老化,抗病性逐渐增强。对芒果叶片表面蜡质层和叶内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淡绿色叶片和老叶相比较,古铜色叶片含有较少的表面蜡质、叶内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及较多的游离氨基酸,推断古铜色叶片对病害的易感性可能与其叶面蜡质和叶内总酚含量较少、叶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比值(C/N比)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朱秦  强胜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122-126
将不同含水量的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菌株QZ 97a分生孢子粉置于4℃和室温下,密闭或开放贮存。结果表明,4℃下密闭贮藏6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无明显降低,室温贮藏降低也不明显。贮藏10个月后,各种贮藏方式孢子的活力都显著下降。但以4℃、含水量4%、密闭贮藏孢子活力较为稳定,420d孢子萌发率为70 4%,芽管长度为贮藏60d时的43 2%。含水量9 6%、开放室温下贮藏的孢子粉活力下降最大。因此,温度和孢子粉含水量是影响孢子货架期的两个主要因素。分生孢子粉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性,随温度增高,敏感性增强,60℃下分生孢子的活力下降显著,处理6min,孢子芽管长度较对照下降50%。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小叶九里香枝干中抑制炭疽病菌的活性成分,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小叶九里香枝干进行了研究。经追踪分离鉴定到1个活性化合物XY-01,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为九里香甲碱(Koenidine),该化合物可有效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生长,EC50值分别为34.28和45.88μg/mL,表明九里香甲碱抑菌活性较好、结构简单,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在价值,九里香甲碱系首次从小叶九里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以胶东半岛老的果园中土壤为试材,采用逐步稀释法,涂平板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中,根据形态和分子方法鉴定分离木霉菌。分离出的木霉菌与苹果主要病害对峙培养在不同pH的培养基上,观察不同pH条件下,对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土壤有机质和pH是目前胶东果园的主要问题,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抑制苹果病原真菌的效果不同,木霉菌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腐烂病(Valsa mali)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可以抑制,但对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只有在pH 6.0时没有效果外,其它pH时都对轮纹病有抑制作用。在土壤pH 6.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5 g·kg-1时,最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同时还发现木霉菌对土壤的pH具有调节作用,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酸性条件下,均可以使土壤pH趋于中性,另外木霉菌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在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情况下,增加更加显著。总之,分离出的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抑制效果好。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的生长有影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中性土壤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另外,木霉菌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6.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广东和海南等不同果园的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110μg/mL,而抗性菌株在多菌灵500μg/mL下仍生长良好.抗性菌株经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几乎不变,说明其抗性稳定.对抗、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然后以产孢量和致病力分别用MIC做简单相关性分析,证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产孢量、致病力与抗药性无关,因此可以认为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突变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噻菌灵表现正交互抗性,而对乙霉威和咪鲜胺敏感.病菌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的敏感性与在经多菌灵处理过的离体果实上的敏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用于大田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7.
Reactions of 60 water yam ( Dioscorea alata ) cultivars to three isolates of the yam anthracnose fungal pathogen (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were evaluated using tissue culture-derived whole-plant assay. Three disease parameters: single score on a scale of 0–6 at the seventh day after inoculation (SD7);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 and disease progress rate ( R d) were compared, and cultiv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disease-response groups using a rank-sum method based on AUDPC scores for the two most virulent isolates.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in resistance of the D. alata cultivars,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pathogen isolate and isolate–cultivar interactions, were observed for all disease parameters. The three disease paramet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however, four cultivars showed great dispersions from the regression lines for comparisons of SD7 with the multiple assessments based AUDPC and R d. The 60 cultivars were separated into resistant ( n  = 12), moderately resistant ( n  = 19), moderately susceptible ( n  = 18) and susceptible ( n  = 11) groups. The potential of the tissue culture-derived whole-plant assay to resistance breeding programmes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yam anthracnose pathosyste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首先定植于花柱,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雄花序、雄蕊、花柱)、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果皮和涩皮)普遍潜伏带菌,以上结果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三种热雾剂对橡胶树炭疽病大田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比较10%百菌清、20%氟硅唑·咪鲜胺、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三种热雾剂对大田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其中前两种处理防效(相对防效68.14%和66.31%)显著优于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和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