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62篇
  19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51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树低温伤害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人工零上低温下,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叶质膜透性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抗冷品系的上升速率比不抗冷品系慢。呼吸强度和ATP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抗冷品系下降速率比不抗冷品系慢。叶绿体Mg~(++)—ATPase活性也表现出明显抗性差异。可见,低温下叶组织的质膜透性、呼吸强度、ATP含量以及Mg~(++)—ATPase活性的变化与品系抗冷性有关。低温下呼吸强度、ATP含量与质膜透性变化呈负相关,质膜透性的变化与供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朝荣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0):1958-1967
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来自橡胶树。以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与产量形成为主要内容的产胶生物学研究为橡胶树高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近1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转移酶、转基因、以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4个方面介绍产胶生物学研究主要进展,并讨论了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5~10年需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在介绍橡胶转移酶时,同时概述其他几种产胶植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4.
用7种配方肥料,在海南省西华农场上进行了为期1年的2年生橡胶树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胶树径围增长效应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处理6(施氧化镁0.4 kg/株)、处理8(施尿素0.6 kg/株、施过磷酸钙1.2 kg/株、施氧化镁0.4 kg/株、施干牛粪6 kg/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比对照增长25.5%、26.4%;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中,单施尿素(0.6 kg/株)效果最差,单施氯化钾(0.4 kg/株)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NCG(N-氨甲酰谷氨酸)对妊娠前期鄂尔多斯细毛羊血液、尿囊液和羊水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和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50.62±0.52 kg的受孕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40只,随机分为3组(NCG1组饲喂基础日粮+0.30 g NCG/d(n=13),NCG2组饲喂基础日粮+0.40 g N...  相似文献   
7.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FR)、氨基酸(A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温度较高时各无性系间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SOD、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降—升”变化,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变化、OFR含量呈先升后降、AA含量呈“降—升—降—升”变化。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较明显,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29号>626号>182号>223号>GT1(对照)>628号。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采集优良无性系RRIM600、GT1和IAN873开放授粉种子(花粉来源复杂),繁殖成3个家系用作砧木试验,对其实生苗木逐株编号,在嫁接前测量6个性状指标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家系内株高、地径、每蓬叶数、大叶柄长、小叶长、小叶宽等6个性状变异系数为11.19%~27.17%;IAN873种子苗木平均株高为222.14 cm,平均地径为22.48 mm,显著大于RRIM600和GT1种子苗木的株高和地径(P<0.01);3个家系苗木株高和地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株高和地径与叶子4个性状相关密切。橡胶树的这3个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侵染法成功实现玄参花叶病毒(FMV)34S启动子控制下的氧物歧化酶基因对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的遗传转化。来自巴西橡胶无性系RRⅡ105未成熟花药的愈伤组织用含有双元质粒载体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 101进行转化。该双元载体带有用作选择标记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及β-葡糖醛酸酶(GUS)报告基因,同时含有带FMV 34S启动子的Mn-超氧物歧化酶(Mn-SOD)目的基因。试验中采用含4.5μM 2,4-D,2.2μM BAP,以及1.1μM NAA的MS培养基筛选并增殖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愈伤组织,并利用附加1.5μM BAP,1.4μM KIN,1.1μM NAA,以及2.0μM GA_3的MS培养基诱导高频体胚发生。用于胚胎成熟的培养基为附加1.2μM GA_3及1.5μM TDZ(噻苯隆)的改良MS培养基。试验结果显示,成熟的转化胚胎中有20%发育成小植株。这些小植株经健化之后被移植到营养袋中并置于温室中继续培育生长。最后,本研究通过用SOD及nptⅡ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以及用nptⅡ特异性探针与分离自转化植株的DNA模板进行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转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巴西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的各生理参数,为橡胶树死皮的早期预测及死皮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热研7-33-97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产量、胶乳硫醇、无机磷、蔗糖、粗酶液蛋白、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参数,分析其与橡胶树死皮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橡胶树胶乳产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胶乳的干胶、蔗糖、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增加;其中死皮程度最严重的胶乳产量最低,为13.56 mL/株,胶乳的镁离子含量和黄色体破裂指数分别达41.57 mmol/L和55.22%。胶乳硫醇、无机磷含量及pH随死皮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胶乳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树;粗酶液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橡胶树胶乳硫醇、无机磷、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指标与其死皮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橡胶树死皮早期预测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