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9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2662篇
林业   177篇
农学   1462篇
基础科学   114篇
  674篇
综合类   3408篇
农作物   322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164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48h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48h IVDMD)是衡量青贮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初步探究玉米秸秆消化率的分子遗传机理,以341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2018年在沈阳和通辽种植,收获后测定秸秆48h IVDMD。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6 276 612个高质量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3个与玉米秸秆消化率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P<1.0×10-6),4个SNPs显著水平在P<1.0×10-8以上;共找到38个秸秆消化率的候选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防御反应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1997~1999年对收集引进的22个枣品种进行生长和结果情况调查及物候期定点预测,以大荔圆枣为对照,从丰产性、品质、抗性(抗裂果)、单果重、结果整齐度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不同用途的枣树优良品种12个,为黄土高原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水稻条纹病毒(RSV)在水稻和玉米上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的原因,从一个侧面了解RSV流行本质,2004年在洪泽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黄盘诱集、盘扑、盘刮、肉眼计数等方法比较武育粳3号和掖单13上灰飞虱侵入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均只有一个成虫侵入高峰,单位面积迁入虫量前者是后者的3.6倍,单株平均虫量相近。Dot-ELISA法测定灰飞虱带毒率为40%,成虫迁移扩散高峰期22d内两者接毒量约为每天百株137头带毒虫。武育粳3号有二代若虫发生,掖单13则无。逐日调查发病进程,结果显示水稻发病率为60%,玉米为0。室内抗性鉴定,掖单13对RSV的抗性比武育粳3号高4个级别。综合以上结果,寄主品种抗性决定了RSV在水稻和玉米上流行状况,二代若虫重复侵染是RSV在水稻上重发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模糊评分法在高羊茅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2001年对引进和培育的高羊茅新品种(系)在喀斯特生态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测记裁各参试品种的性状表现,对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观测结果,用模糊评分法Ⅲ进行分析比较,并按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a结果高羊茅“98--1”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排第一名,依次是猎狗5号、矮星2号、凌志(对照),其余参试品种排名次后。认为用模糊评分法对高羊茅品种进行分析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The effect of separate chilling (5°C for 2 and 4 days) on the shoots and roots of two maize hybrid seedlings on the electric potential,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s and the ATPase activity in the microsomes of non-chilled leaves and roots (20°C) was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low temperatures induced on the non-chilled organs gave similar changes to organs exposed to a reduced temperature. The changes consisted of a parallel depolarization of leaf and root membranes and similarly a decrease in the ATPase activity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unsaturation of the membranes' fatty acids. The reduction of the acid content 18:2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which in the leaf microsomes correlated with a drop in the ATPase activit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reactions of the chilled and non-chilled parts of the plant gives evidence of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organs which may facilitate a coordinated reaction of the entire organism to stress. The background for these phenomena could be die action potential of die chilled parts of seedlings which, in the non-chilled parts, might produc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biomembranes and in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相似文献   
6.
干椒1号是由母本二金条-12-6-4和父本羊角-2-3配制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抗病毒病、疫病,耐寒、耐热、耐湿、耐瘠。果实细长羊角形,青椒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皮薄、籽少、味辣,易脱水,晒干率高,宜作晒干椒或鲜食。一般667m^2产鲜红椒2500kg,或干椒800kg。全国各地均宜种植,特别适宜嗜辣、习惯晒干椒的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麻(新、引进)品种在闽南地区的产量(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基  曾日秋 《中国麻业》2006,28(3):128-132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3、O-1、O-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32.02%-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4(Ⅱ)比对照种增产12.28%达显著水平。C-1、C-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1.90%和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C90-2、C90-6、C89-6、O-3、O-1、O-3(红茎)、0-4(Ⅱ)、C-1和C-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玉米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浓度在0.005mg/mL开始对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浓度从0.001mg/mL起,对O·2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作用也随浓度增加而加强.研究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我国7个鉴别品种,鉴定了1980~1981年由我省7个地区37个县(市)采集分离的387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7群29个小种,其中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_(15)为优势小种。 1975~1978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区系组成相似,至1981年便发生了变化。但主要小种类型并无什么变化,而是小种组成比和地理分布范围的变更。其特点是侵染我省大面积栽培的珍尢系统品种的ZB群小种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围扩大。至1981年全省7个地区均以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_(15)上升为优势小种,取代了过去致病力弱的优势小种ZG_1。文中还对稻瘟病菌的变异和稳定性作了讨论。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国鉴别品种;珍龙系统品种实践证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品种抗性与稻瘟病菌的变异、小种区系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区系组成的变化及其消长规律的研究,是抗瘟育种品种布局和品种坑性变化预测的重要基础工作。在1973~1978年对我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报导了1980~1981年福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和1978、1981年小种区系组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番茄新品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苏州地区2004年番茄区域试验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统计方法在番茄新品种评价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利用DTOPSIS法进行分析的结果与区域试验常规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