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50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定量地建立了两种覆盖方式(盖膜、盖草)下柑桔园土壤湿度增加量、柑桔果径增长速度以及与不覆盖对照的果径增长差的气候生态模型,确定了相应的气候生态指标,揭示了树盘覆盖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覆盖稻草和地膜对都匀毛尖茶原产地茶团山种老茶园杂草控制效果,开展了不同控草措施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春季茶芽密度、茶芽重、产量及茶叶色、香、味、形等外形感官评审分数均高于清耕对照,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类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下的适宜施氮量,在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分别设置75、150和225kg·hm-2三个施氮量,分析了休闲期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覆盖显著提高播种至孕穗期0~300cm土壤蓄水量,其中播种期土壤水分增加70~81mm,其蓄水保墒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休闲期覆盖促进了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了植株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休闲期覆盖配施氮素150kg·hm-2时,蓄水、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王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37-8139
[目的]以南疆枣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果园土壤温度和红枣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地表覆盖模式,为红枣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翻耕覆膜、翻耕秸秆覆盖、翻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5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温度、枣果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枣外观品质进行测量.[结果]0 ~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翻耕覆膜>翻耕裸地>免耕裸地>翻耕秸秆覆盖.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处理的综合生长量(二次枝长、二次枝粗)高于其他3个处理,促进枣树生长发育.不同覆盖处理措施中,秸秆覆盖下的枣品质最好,覆膜次之.[结论]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措施的效应,秸秆覆盖比较适宜新疆地区红枣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旱地覆膜栽培条件下,临丰116具有良好的苗型结构和产量结构,抗旱节水优势强,叶片功能期长,耐高温,抗干热风,根穗比值大,抗倒伏,不早衰,穗大,粒重,产量高。该品种是旱地覆膜栽培较理想的配套品种。同时探讨了覆膜栽培配套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8.
旱地谷子集水保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午休现象”,两种覆膜方式结合使用保水剂的处理使这种趋势有所减轻;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以上午8:00最高。地膜覆盖与保水剂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平膜方式与垄沟方式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78.98%、60.12%,保水剂使用较不使用平均增产7.66%,季末垄膜沟植有较好的水分效应,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9.9 mm。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旱作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以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A.露地(CK);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C.半膜垄作;D.垄作覆草]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处理B的马铃薯生长最快,而露地对照的生长最慢。开花期处理B、C、D株高较露地对照高6.9、3.9、8.3 cm,基部分枝数多0.6、0.1、0.6个。3种覆盖模式单株结薯(6.1~6.3个)高于露地对照(4.5个)。处理B单株薯重最重,达1.73 kg;处理D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露地对照的商品率最低为72.08%。各处理单位产量表现为B>D>C>A。不同时期的0~20 cm土壤含水量均以处理B最高。[结论]处理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旱作马铃薯的最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期地膜覆盖与施肥条件下土壤中磷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汪景宽  李双异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11-5212,5245
采用对比法对沈阳农业大学长期(1987~2005)地膜覆盖定位试验地棕壤中磷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9年的长期耕作,施有机肥或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但都不如有机无机肥配施;覆膜后除N4P2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均大于裸地,覆膜后有机磷含量与裸地相比变化不大。地膜覆盖明显减少了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磷的移出量。同时表明增施有机肥是恢复和提高覆膜后土壤磷素肥力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