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411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156篇
  280篇
综合类   1954篇
农作物   52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125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马铃薯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导致其死亡,进而造成马铃薯单位种植产量低的问题。本文从拮抗菌入手,归纳分析细菌类拮抗菌中的主要拮抗菌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粘细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拮抗菌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多对一的新型平板对峙筛菌模式来模拟复杂条件下拮抗菌的拮抗作用,以期得到稳定的拮抗菌;并指出应从定植能力和根际微生物影响方面对拮抗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此外,提出未来对拮抗菌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探究应从表型层面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面,以期能成功从源头找寻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1+4”特色优势产业,是西吉县所有农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比较效益最高的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由商品薯种植大县向种薯繁育大县的转变,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快速发展。但各类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磋商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了测定筛选出对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防治效果好、成本较低药剂,为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美味牛肝菌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味牛肝菌菌体较大 ,菌肉肥厚 ,菌柄粗壮 ,食味浓香可口 ,属珍贵食用菌之一。不仅可食用 ,也可药用。本文就笔者 2 0 0 0年 5月以来 ,对湘西北美味牛肝菌的分布及生态研究的结果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5.
Monokaryotic strains of Helicobasidium mompa were used as vectors of a mycovirus between various H. mompa isolates to examine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one of the mycoviruses, totivirus (HmTV1–17 virus) in the hypovirulent isolate V17 of H. mompa. The isolates that acquired HmTV1–17 virus were also examined for any alteration in the virulence. Twelve dikaryotic isolates of H. mompa, belonging to 11 mycelial compatibility groups (MCGs) and being mycelially incompatible with isolate V17, were used as recipients of HmTV1–17 virus. Two monokaryotic isolates that were mycelially incompatible with isolate V17 and all of the recipients were also used as vectors of HmTV1-17 virus between isolate V17 and the recipients. When isolate V17 and recipients were directly paired on plate media, HmTV1-17 virus was transmitted from isolate V17 into 2 of the 12 recipients (i.e., 2 of the 11 MCGs). Two monokaryotic strains were paired with isolate V17, and the monokaryotic strains that acquired HmTV1-17 virus were then used as new virus donors. When the monokaryotic strains containing HmTV1-17 virus were paired with the 12 recipients, HmTV1-17 virus was transmitted into 7 of the 12 recipients from the monokaryotic strains (i.e., 7 of 11 MCG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monokaryotic strains could act as vectors to transmit HmTV1-17 virus into H. mompa isolates. When four of the H. mompa isolates that acquired HmTV1-17 virus were used to inoculate apple rootstock Malus prunifolia, the virulence of all of the isolates was attenuated from that of their parental isolates. Moreover, because the DNA fingerprints of the fungal isolates that acquired HmTV1-17 viru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ir parental isolates, the infection with HmTV1-17 virus is considered the cause of virulence attenuation of H. mompa.  相似文献   
6.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大豆幼苗根部的皮层组织,随着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发生崩解,根部组织表现红褐色病斑。环境因素对病原菌的侵染时期和在大豆体内潜育时间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影响。侵染时期主要受病原菌侵入前自身所处状态和寄主的影响,侵入后潜育时间的长短则受植株状态的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病原菌的侵入和寄主的抗病性,间接影响着病原菌在大豆植株体内的扩展和病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室内药效试验表明:麦根宁1号、敌力脱对小麦根腐病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麦根宁Ⅰ号稀释300倍时,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敌力脱稀释800倍时,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同时,麦根宁Ⅰ号、敌力脱Ⅱ号,粉锈宁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粉锈宁,麦根宁Ⅰ,Ⅱ号在稀释10000倍时,抑菌率均达100%;敌力脱在稀释15000倍时,平均抑菌率仍达89.7%。  相似文献   
8.
在1980-1986年,对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Nicotiana ncsophil(?),Burley21;Burley37;N.stocktonii是理想的鉴别寄主:整株接种方法优于其他的接种方法;接种物浓度以控制在相同的水平(10~3 ml)为宜。为减小生物测定的差异,所有菌系应一次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9.
据1981~1983年9个哈密瓜生产基地根颈部病害的病原成份调查表明,哈密瓜疫病的优势种为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为澄清在新疆掘氏疫霉的寄主范围,1989~1990年用1981年采自鄯善县哈密瓜上分离的单孢(Phy-6)菌株,在温室平均温度25~28℃条件下对5科25种自然根颈感病的栽培作物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菌是葫芦科大多数作物的重要致病菌,并可侵染棉花和红花;在有伤口条件下可以侵染南瓜、西葫芦和茄株;对苦瓜、丝瓜,豆科作物的豇豆、四季豆、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蕃茄、辣椒、烟草、马铃薯、蔷薇科草莓(植株)等均不能致病。  相似文献   
10.
用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测定时,较理想的测定条件为:每接种点接种0.1ml浓度为10~2~10~5CFU/ml菌悬液,随后在21±5℃~31±5℃(依所用菌株而定)下保持2~3天,以接种点腐烂斑的最大直径作记载标准。用新鲜薯片法测定时,除接种浓度为10~2~10~3CFU/ml,保持时间为1~2天及以侵染限值作评价标准外,其余条件和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相同。当用皮孔浸渍法接种时,薯块在10_6CFU/ml菌悬液中浸5分钟,然后使薯块表面保持连续水膜,3~5天后测量薯块表面腐烂面积。上述3种方法都必须有20个以上重复,并使用大小一致、无伤无病的成熟薯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