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筛选的高效根瘤菌接种紫花苜蓿,分别与高羊茅、无芒雀麦及1年生黑麦草混播。与对照相比,接种高效根瘤菌后,紫花苜蓿-高羊茅混播组合中苜蓿干草增产17.0%,高羊茅增产15.1%,总计增产16.3%;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增产14.0%,无芒雀麦增产51%,总生物量增产20.5%;紫花苜蓿-1年生黑麦草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增产7.6%,1年生黑麦草干草产量比对照增产4.8%,总生物量增产6.8%。从LER(Land equivalent ratio)和CR(Competitive ratio)变化看,接种高效根瘤菌有利于提高LER值和禾本科作物的CR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紫花苜蓿质量与产量仍不足以满足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消毒和平板划线法从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单菌落;使用BOX-PCR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型划分;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持家基因(atpDglnIIrpoB)和共生基因(nifHnodC)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中国东北和华北19个采样地共分离纯化了499株根瘤菌,BOX-PCR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7种BOX型,BOX型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现象,同时寄主品种对根瘤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97.60%(487/499)的根瘤菌为Sinorhizobium meliloti。其余12株分别为S. adhaerensMesorhizobium huakuiiRhizobium loessenseR. mesosinicumR. vignaeMesorhizobium sp.和Phyllobacterium sp.,这12株根瘤菌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华北地区根瘤菌均为S. meliloti。3个持家基因在紫花苜蓿根瘤菌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但其揭示优势种S. meliloti的种内多样性存在差异。共生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在根瘤菌属间和属内发生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现象。nifHS.meliloti种内显示出比nodC更丰富多样性。【结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根瘤菌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寄主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3.
Strigolactones have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to be phytohormones that are present in all plants. Strigolactones are released by roots into the rhizosphere, stimulating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parasitic plants such as Striga spp. and Orobanche spp.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symbiotic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By appl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synthetic strigolactone analogue GR24 to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inoculated with Sinorhizobium meliloti we could show that in alfalfa nodulation i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strigolactone analogue GR24. Moreover, we could show that this increased nodulation cannot be linked with a stimulatory effect of GR24 on the growth or the expression of nod genes of S. meliloti.Putative mechanisms operating in the plant in response to the addition of GR24 and leading to increased nodule formation by rhizobi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耐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来自酸性土壤上紫花苜蓿根瘤中分离得到的3株能在pH=4.8的YMA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根瘤菌进行回接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证明,菌株91532耐酸能力高于其余菌珠,并高于国内外已报道过的苜蓿根瘤菌.91532经16SrRNA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pH=4.0的质子通量试验中,与酸敏感菌株相比,91532细胞膜具有较强的阻挡质子能力,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耐酸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揭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铜的生理抗性机制。以铜抗性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和铜敏感性S.meliloti CCNWSX0018为材料,测定其对铜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大耐受浓度(MTC)及不同铜浓度对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YMA固体培养基上,S.meliloti CCNWSX0020和S.melilotiCCNWSX0018的MIC分别为0.5mmol·L^-1和0.2mmol·L^-1Cu^2+,MTC分别为1.8mmol·L^-1和0.8mmol·L^-1Cu^2+。(2)Cu^2+浓度≤0.4mmol·L^-1时,S.meliloti CCNWSX0020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变化不显著;S.meliloti CCNWSX0018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Cu^2+浓度为0.6mmol·L^-1和0.8mmol·L^-1时,前者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后者保护酶活性开始降低。随着Cu^2+浓度升高,S.meliloti CCNWSX0020的GR活性增强,与对照相比,Cu^2+浓度为0.8mmol·L^-1时GR活性提高了110.51%;而S.meliloti CCNWSX0018的GR活性则反之。(3)在Cu^2+浓度≤0.8mmol·L^-1胁迫下,抗性菌株S.meliloti CCNWSX0020可通过提高SOD、CAT、GPX、GR的活性以降低Cu^2+的毒害效应,为丰富根瘤菌抗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人工接菌苜蓿根瘤菌和筛选高效菌株.[方法]采集新疆14个地州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土样132份,采用苜蓿捕获法分离、纯化获得81个苜蓿根瘤菌菌株.[结果]快速PCR检测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根瘤菌菌株均属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结论]耐盐实验表明,这些菌株在YMA培养基上的耐盐能力在3.5;~5;NaCl,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盐含量与苜蓿根瘤菌的耐盐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耐5;NaCl的8个根瘤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其序列同源性很高,相似性达到99.8;.根瘤菌接种实验表明,这8个菌株均能明显增加紫花苜蓿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但不同菌株其固氮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C-Y菌株共生固氮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大豆根瘤促生剂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瘤促生剂可以使费氏中华根瘤菌的对数期提前,稳定期延长;同时,该根瘤促生剂可以诱导费氏中华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促生剂存在的条件下,使用实验室培养的黄豆芽配制的培养基可以促进结瘤因子的产生;最佳的结瘤因子诱导剂为全豆芽研磨液+大豆根瘤促生剂,诱导剂的最佳用量为1.0%,最佳诱导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方法]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并分析该菌株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及有机酸等成分的能力。[结果]该菌株分别在培养时间4 d、磷酸钙5.00 g·L~(-1)、初始p H值7.0、装液量1/2、NaCl为0.0 g·L~(-1)、温度3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将该菌株接种于1年生南方红豆杉实生苗360 d后,苗木的地径、苗高、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了19.53%、20.14%、25.39%。该菌株能够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0.922 U·mg~(-1))和IAA(8.908 mg·m L~(-1)),并可分泌大量有机酸—葡萄糖酸(5 704.92μg·L~(-1))。[结论]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能力强,对南方红豆杉促生作用显著,适用于多种不同酸碱性土壤,可高效应用于南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具有被开发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亚砷酸氧化细菌能够将毒性大的As(Ⅲ)氧化成毒性小的As(Ⅴ),在生物修复砷污染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对一株新型亚砷酸氧化菌Sinorhizobium sp.GW3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分离及分析了亚砷酸氧化酶基因aoxAB。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等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Sinorhizobium属。该菌对As(III)抗性的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为9 mmol/L。首次在Sinorhizobium属中分离了包括编码小亚基aoxA和大亚基aoxB在内的亚砷酸氧化酶基因,其编码的大小亚基与已发现的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BB51929)的大小亚基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86%、80%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拮抗性根瘤菌对大豆根部病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根瘤中分离到1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根瘤菌菌株L396。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将该菌株鉴定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悬液处理胞囊7d,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2.96%;处理二龄幼虫96h,线虫的致死率达到66.7%;与茄腐镰刀菌对峙培养发现可以形成4mm的抑菌带,可以使腐霉菌发生溶菌现象;该菌株对病原真菌有较宽的抑菌谱,对其它作物病害的防治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