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出发,对电路电测方法进行了论述。在微通信工程中,需要获得障碍物的位置和高度,最合理的天线高度组合和障碍物绕射损耗等参数,为此论述了微波电路电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在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通信工程中采用了A,B测试法进行测试,得到高度-损耗曲线。这种曲线给出相对自由空间接收电平与收,发天线高度之间的关系。在测试所得的高度-损耗曲线与断面图相结合的基础上,由绕射损耗计算公式推出了几种常见障碍  相似文献   
2.
侧沟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触角上存在5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槽状感觉器,锥形乳头状感觉器,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灰茶尺蠖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温秀军 《植物保护》2019,45(6):256-25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茶尺蠖触角上主要存在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和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 SS)。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在雌雄成虫触角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稻田信息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田环境信息采集过程中监测周期长、环境干扰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天线无线传感器网络稻田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分簇路由协议进行组网,为不同类型的节点配置不同类型的天线,并使用转台控制汇聚节点定向天线的方向,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基于该系统进行长时间稻田组网试验,对网络丢包率和稻田环境参数采集准确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测量准确,网络数据平均丢包率为0.44%,稻田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6%、0.64%和0.33%。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鳞翅目:卷蛾科)的产卵器、复眼和口器上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类型和分布特点,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通过QUANTA-200型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在樟子松梢小卷蛾产卵器、复眼和口器上共有4种类型感受器,分别是着生于产卵器上的毛形感受器(STⅠ,STⅡ,STⅣ),着生于口器上的毛形感受器Ⅲ型(STⅢ)、栓锥形感受器(SS)和腔锥感受器(coe),着生于复眼上的锥形感受器(SBa)。樟子松梢小卷蛾上观察到的这4种类型的感受器,在形态、类型和分布上,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同部位观察到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半闭弯尾姬蜂触角感觉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半闭弯尾姬蜂触角表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在雌、雄蜂的触角上共存在着7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Boehm氏鬃毛、柱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的味觉适应性行为,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法和味觉感受器切除法进行不同取食条件下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试验。供试化合物为处理后终浓度为2mmol/L的棉酚和印楝素。【结果】正常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均十分敏感,取食对照叶碟量显著高于处理叶碟(P〈0.05);切除中栓锥感受器后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棉酚或含印楝素的叶蝶量与正常叶碟有显著差异(P〈0.05),而切除侧栓锥感受器后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棉酚或含印楝素的叶蝶量与正常叶碟差异不显著(P〉0.05);以含有低浓度取食抑制素的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不敏感,取食对照叶碟量与处理叶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棉酚和印楝素是棉铃虫幼虫的取食抑制素,侧栓锥感受器中含有对棉酚和印楝素敏感的味觉神经元,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具有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齿唇姬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棉铃虫齿唇姬蜂雌雄蜂触角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刺形感器6类感器,分别对这6类感器的类型与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各种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对川硬皮肿腿蜂两种类型雌蜂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上有18种感器,其中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钟形感器,坛形感器,板形感器,柱形感器Ⅰ型、Ⅱ型,长锥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为两种类型共有,仅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Ⅳ型、锥形感器Ⅱ型只在有翅雌蜂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Ⅲ型、刺形感器Ⅱ型只在无翅雌蜂中存在。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辉  李宗波  唐明 《林业科学》2006,42(11):156-158,F0003
小蠹虫在入侵、定居和繁殖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是种内与种间的信息通讯与配偶的寻找,还是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取食和繁殖数量的调节,均依赖于广泛分布于小蠹虫触角上的各种感受器(尤其是化学感受器)来接受或感受寄主树木次生代谢物质的引诱和对异性的准确定位(Byers,1995;陈辉,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