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3篇
  34篇
综合类   516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核质核杂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籼质粳核核质杂种配普通籼稻,粳质籼核核质杂种配普通粳稻,以及这两种核质杂种互交F1,称之为核质核杂种.研究表明,核质核杂种既保持了或基本保持了籼粳稻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水平,又克服了籼粳稻亚种间不亲和的问题、植株超高问题和不能正常抽穗等问题.探索了一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J. Q. Yan    Q. Z. Xue  Y. X. Wang 《Plant Breeding》1996,115(5):301-30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allus induction, green plant regeneration and culture efficiency were observed among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hybrids in rice. Average callus induction percentage of F1, hybrids was about twice that of their parents. Twenty doubled haploid (DH) lines that showed normal fertility with both indica and japonica CMS lines, were selected as widely compatible restorers (WCRs). TG8 derived from CPSLO17/Minghui 63 not only showed normal fertility to both indica and japonica test varieties and CMS lines, but also exhibited superior agronomic traits, in particular short plant, desired plant type, high tillerability, large panicles, good grain quality and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disease. Strong heterosis for yield was observed in crosses between indica or japonica CMS lines and TG8. TG8 possessed a dominant, widely compatible gene (WCG) that was inherited from the variety CPSLO17.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anther culture technique is a quick and effective way of developing widely compatible restorers in rice and that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direct use of intersubspecific heterosis with the three-line method.  相似文献   
4.
Progenie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Solarium tuberosum and 2n pollen-Producing diploid hybrids, exhibit obvious hybrid vigor. The 2n pollen-producing clone can act as a bridge in crossing S. tuberosum and S. andigena with S. phureja. Populations from 4x-2x crosses show more unifomity and less segreg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4x-4x crosses. The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 for the traits, starch content and tuber number, is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The regrssion equations are Y (mp-F1)=1.0 1.2x and Y (mp - F1) = 5.3 0.8x, respectively. The 2n pollen-producing clones play an impotant role in increasing tuber stach content. Estimates of the combining ability for the main yield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additive effect prodominatcs for such trais as plot yield, tuber weight per plant and starch content, whereas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effects lay equal stress on mean tuber weight and non-additive effect is important for tuber number. In general, non-additive effect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in  相似文献   
5.
猪血浆蛋白(酶)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浆蛋白 (酶 )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测定了杜洛克、长白、大白、杜×长大、大×长大、长×大、大×长共 7个品种 (组合 )的 8个血浆蛋白 (酶 )位点的多态性及部分生长和胴体性状 ,计算了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部分经济性状实测值和杂优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 ,与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后腿比例的实测值或杂优率呈正相关 ,与眼肌面积的实测值和杂优率呈负相关 .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亲本间遗传距离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6.
春黄瓜强优势早熟杂交组合亲本系的特征及早期产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杂交组合是否具有强早熟杂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亲的结构特征.亲本越晚熟,F_1越易产生早熟超均优势,随着亲本熟性逐渐提早,F_1早熟超均优势削弱,超过某一极限则导致负向优势.但早熟超标优势与其亲本早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双亲差值呈负相关.此外,次级性状也存在类似现象,客观上存在优势转折的极限.总之.强早熟优势组合亲本系应具有如下特征:①早期产量高,采瓜数多;②早期主蔓雌花数多;③早期主蔓座果率高;④瓜条发育速度快;⑤无效分枝少;⑥早期叶面积小;⑦在营养生长正常的基础上初花期叶片数少;⑧开花期早;⑨第一雌花节位低.亲本系与F_1显著的相关为预测F_1早熟性奠定了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法,由13个性状的双亲均值预测F_1早期产量,多元决定系数高达98.34%,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多元逐步回归将参与预测的自变量减少到6个性状,多元决定系数达80.01%.  相似文献   
7.
用7个F1代具高竞争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和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鄂棉15(对照)为材料,研究了F_2代及皮棉产量等经济性状的竞争优势,又对它们与株高等在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确选配亲本,能将高产、优质、早熟综合于一体,多代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384×361F_2,鄂荆1号(3247)×361F2显著优于对照,分别增产15.49%、12.16%,且纤维长度、早熟性与对照相近,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决定F_2代皮棉产量主要是单株铃数、衣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同一农艺性状对不同经济性状影响程度很不相同,每个经济性状一般都受1~3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它们之间,或它们与其他农艺性状互作所制约。在湖北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早熟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应具备棉抹较高,果位适中而果高偏低,纵横比较大,果枝夹角较小及主茎节距较大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A—92的高产生理特点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杂交棉A-92生长发育特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杂交棉A-92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籽皮棉产量、单株成铃数、铃重、总果节数、节枝比、铃枝比、叶面积系数、根系活力等均高于对照种鄂荆1号,具有明显地竞争优势。杂种主要来源于单株叶面积扩大,特别是果枝叶面积增长速度较快;产量优势主要表现为早发明显、伏明桃增多和单铃重增加。结合多年示范、试验结果,栽培技术上在适当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5个种植在武汉和荆门的粳稻光敏感核不育品系之间的杂种 F_1。结果证明,杂种 F_1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其父本和对照,1541S 和背子谷 S 的配合力提高,其杂种优势明显。F_1的主要经济性状对比其父本的回归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 RGMS 品系的选择标准应是不同的。此外,本文还分析了4种产量构成因素,证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述了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和细胞质雄性不育优点和缺点基础上提出了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细胞核十细胞质雄性不育,根据细胞核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稳定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稳定性不同,可以将该途径进一步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不育+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质不育+生态型细胞核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