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为高效利用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推动紫丁香苷的生产,采用HPLC法,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分析内生真菌CJ7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法对内生真菌CJ7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CJ7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CJ7对10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为明显。经优化,CJ7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2.5%,牛肉膏质量浓度2.0%,初始pH 7.0,装液量40%,接种量2%,培养8天,摇床转数120 r/min,发酵温度28℃。经鉴定,内生真菌CJ7为产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上述研究说明,内生真菌CJ7为紫丁香苷产生菌。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丁香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样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积累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法对吉林省敦化地区5个不同种群结构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根及茎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中紫丁香苷含量除4年生和5年生植株外,均高于根中紫丁香苷含量;根中紫丁香苷含量在4年生和5年生较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次生代谢产物紫丁香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不同样地中榆树川样地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较高。该试验结果对刺五加的种植、采集及药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复方沙棘和胃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紫丁香苷含量和正丁醇浸出物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总时间4h(2,2),浸泡时间40min。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昼夜温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松柏苷、紫丁香苷含量的影响,为开发铁皮石斛原球茎作为药材提供研究基础。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不同温差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柏苷、紫丁香苷含量变化。建立同时测定松柏苷和紫丁香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为分析柱;流动相:1%乙酸水溶液(A)和甲醇(C)。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纯水提取,料液比1∶40,提取1 h(每0.5 h震荡一次),2种物质提取率最高。采用此方法测定4个昼夜温差处理的铁皮石斛原球茎样品,结果表明,对照0 ℃温差松柏苷、紫丁香苷整体变化趋于平缓,8 ℃温差处理下,松柏苷和紫丁香苷在10 d的处理周期下都表现出含量增加,且明显优于其他处理。4 ℃温差处理两物质含量在第15天达到最高,12 ℃温差处理两物质含量前期高于对照处理,处理后期低于对照处理,且低于4 ℃、8 ℃温差处理。昼夜温差影响铁皮石斛原球茎松柏苷、紫丁香苷含量,一定范围内的温差呈现促进作用,温差过大则出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提取刺五加主要酚苷及苷元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从刺五加根茎中提取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秦皮啶等有效成分,考察超声波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分别以3种目标产物的得率与纯度作为响应值进行工艺优化.响应面法优化后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66%、刺五加与乙醇的料液比1:6(g:mL)、提取时间44.9 min、超声波功率150 W.最佳条件下浸膏中刺五加主要酚苷及苷元的质量分数为2.923%,其中含紫丁香苷1.3%,刺五加苷E 1.53%,异秦皮啶0.093%;浸膏得率为6.77%.  相似文献   
6.
建立并验证了刺五加甘草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 0 m L/min;柱温为30℃。试验结果表明紫丁香苷进样浓度在0. 01218~0.0812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在96.46%~99.53%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4%(n=6),RSD为1.2%。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刺五加甘草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