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鸭是将雏鸭放入稻田中,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技术。鸭子在稻田里,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稻—鸭相处在一起产生良好的共生(相互有益)生态环境系统,来进行绿色大米的生产和鸭子的养殖。其主要包括:水田的选择、水稻和鸭的品种选择、水稻—鸭共栖种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鸭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种选择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还可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收。在选择鸭品种时,应根据地域、市场特点,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市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栖即稻田养鸭,以鸭治草防虫,从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003年宜春市示范推广稻鸭共栖面积7 173 hm2,共节本增收1 018.22万元.总结了稻鸭共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栖高产高效的原因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稻鸭共栖是在水稻生长期间以12~15只/667m^2的密度放养良种蛋鸭,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获取稻鸭高产高效低污染、实现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稻-鸭-鱼区三者的感染系数分别为σ=212.106 1、σ=23.945 8和σ=8.352 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