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7篇
农学   21篇
  2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福建农业》2004,(11):38-38
科学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生活。尤其是高科技在生活物品中的应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愉悦……  相似文献   
2.
路萍 《安徽林业》1998,(2):22-22
日本龟蜡蚧是园袜植物的主要刺吸性害虫,虫体有较厚的蜡层覆盖,蜡壳椭回形,灰白色,呈龟甲状。初孵若虫长卵圆形,橙黄色。泌蜡后形成星芒状蜡枝即为初龄若虫.待雌、雄若虫形态分化后,雄若虫白色蜡壳仍为长椭四形,雌若虫体较大,呈宽即圆形,其白色蜡壳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两种优良北方果树授粉壁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异红点唇瓢虫对柑桔褐圆蚧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琦  韦党扬 《昆虫天敌》1992,14(3):138-14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异红点唇瓢虫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功能反应类型属HollingⅠ型反应。在成若蚧混合的情况下,喜食成蚧。日捕食量的多少受自身密度大小的影响,相互间对捕食率存在干扰,但种内个体间的竟争并不很剧烈。  相似文献   
6.
紫壁蜂、凹唇壁蜂喜在人工巢管内营巢,在果园中用芦苇管和纸管设巢可回收大量蜂种.它们均为一年一代.卵、幼虫、蛹在巢管内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以滞育状态在茧内越冬.早春用0—4℃冰箱冷藏蜂茧,待果树开花前1周左右在园内释放.两种壁蜂访花范围是杏、樱桃、李、桃、梨、苹果等.壁蜂访花采蜜繁衍后代,同时提高了花朵坐果率及果品质量.两种壁蜂访花速度快、工作时间长、授粉能力强,因此成为我国北方果的优良授粉昆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光唇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日趋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云南光唇鱼养殖密度的加大,其病害呈现多发态势,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为此,专门总结了池塘养殖条件下云南光唇鱼的常见疾病种类与防治方法,并提炼了其健康养殖要点,以期为云南光唇鱼的大规模推广养殖和广大养殖户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人工栽培不同种兜唇石斛的品质,掌握不同表现型兜唇石斛茎的特点,对人工栽培不同种兜唇石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兜唇石斛种质来源主要有云南本地种、缅甸种、印度种和老挝种;表现型有大水草、小水草、细水草和红水草。鲜品口感评价以云南本地种大水草口感最好,清醇,稍苦,回甜;其它种口感差别不大。枫斗口感评价,缅甸种大水草和云南本地种红水草为优-,云南本地种小水草、缅甸种小水草、印度种小水草良+,老挝种细水草和老挝种小水草良。云南本地和缅甸种大水草资源量较少,多糖含量高,枫斗品相好,适宜大面积推广;云南本地、缅甸种和印度小水草资源量较多,表现稳定,产量高,枫斗品相好,是目前云南主要种植的种;老挝种大水草、细水草品质稍差,产量不高,枫斗品相差,种植的面积不多;云南本地种红水草产量低,不宜做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王氏唇柱苣苔(Chirita wangiana)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离体快繁研究,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添加0.5 mg/L 6-BA+0.1 mg/L NAA;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添加0.5 mg/L 6-BA+0.05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添加0.5 mg/L IBA和15 g/L蔗糖,所有生根培养基获得的组培苗移栽驯化成活率达到92%以上。组织学切片检测表明,王氏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所形成芽体均为器官发生方式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组培苗倍性没有变化,基因组大小与母本相比仅发生了1.86%的减少;染色体数目为2n=36,跟母本一致,植株形态特征上也无变异。研究结果可为王氏唇柱苣苔的园艺应用快速提供大量遗传稳定的种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初孵仔鱼寄生虫患病鱼体不同浓度盐水浸泡梯度试验,研究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寄生虫有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Moroff)、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和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3种,其致病方式是通过粘连鱼体鳃部、鼻孔、体表等部位,引起鱼体组织发炎,无法游动或摄食,进而死亡。该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为盐水浸泡,浓度为1.25%,在该浓度盐水中,即可以杀死致病虫体,又可以最小程度造成对鱼体生理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