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98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86篇
  263篇
综合类   1203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759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银鱼(r-对策生物)银鱼是栖息近海并有洄游江河特性的淡水鱼,主要分布于中日韩东亚地区,少数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银鱼资源尤为丰富,种类最多,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领跑国际银鱼市场,奠定了中国银鱼业的地位。全球有6属17种银鱼,有6属15种包括6个特有种分布在中国,其他如日本3属4种、越南3属3种、俄罗斯2属2种,中国以太湖银鱼为代表(表1)。中国银鱼具有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强和定居能力广的特点,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无序捕捞、湖面减少等影响而使银鱼资源衰减,近几年来渔业部门重视银鱼的开发性保护,北方引进了太湖银鱼,南方则保持野生捕捞、区域保护,较好控制了银鱼滥采无序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梁华 《内陆水产》2001,26(1):9-9
太湖新银鱼又名小银鱼,是一种体色透明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80年代以来,相继在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引种移植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2年广西首次从云南引进太湖新银鱼,目前部分早期投放银鱼授精卵或鱼苗的水库有的已发现银鱼,有的已形成捕捞群体。1996年、1997年和1998年3年,广西水产研究所银鱼课题组在已移驯银鱼成功的桂林平口水库、青狮潭水库和南宁客兰水库,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银鱼制种,取得了好的效果。现将太湖新银鱼人工授精、制种的技术要领总结如下。1材料与工具培养皿、解剖盘、表面皿、弯头眼镊、直…  相似文献   
3.
郑建明 《农业考古》2004,(1):130-135
史前玉质生产工具主要包括玉斧、玉锛、玉钺、玉凿、玉纺轮等器物,玉斧与玉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已经变成了武器,一方面失去了生产工具的功能,另一方面,即使是武器也已经失去了其实用的功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象征性的用具,甚至变成了一种礼器。如钺,在良渚文化中不仅严格限制于每墓出土一件并且位置也相对固定,一般位于尸骨肩部的一侧,也即手持部位。因此其使用方式已经相当固定。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9,(12):47-48
<正>由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于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磷的使用有显著优势,其商业化试点已悄然获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近日在"转基因进入寻常百姓家"主  相似文献   
5.
太湖新银鱼移植增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花Hua池塘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Hua又名季骨郎,属杂食性鱼类,生活在水域的底层,因此为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的产出率,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花Hua与太湖白鱼、花Hua与花白鲢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06,27(6):30-31
苏州西山太湖麋鹿园的麋鹿一雌同时哺乳三仔的行为,仔鹿共表现出四种吮乳模式: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右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右侧各一头吮乳;三仔鹿分别立于哺乳雌鹿的后侧、左侧和胸腹下方吮乳。太湖麋鹿一雌哺乳三仔的特殊行为的表现,既取决于鹿群的生活空间和鹿群的密度,又与哺乳雌鹿摄入的饲料质量相关联,同时也与仔鹿一时饥饿而又无法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哺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水里生长的一种袖珍式小白鱼叫梅鲚鱼,梅鲚鱼是与太湖银鱼、太湖白虾齐名的“太湖三宝”。梅鲚鱼因其尾部分叉,尖细窄长,犹如凤尾,又称“凤尾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中旬是梅鲚鱼的捕捞期。梅鲚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围绕太湖做文章,浙江省长兴人把梅鲚鱼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8~15日我们分组在安徽省六安市南湖水域进行太湖新银鱼(以下称银鱼)人工繁殖,共采捕成熟(V期)亲鱼1275组,16批,采卵126.3万粒,平均每尾产卵991粒,留盆观察3000粒,进行不同人工授精方法及雌雄鱼不同配组对银鱼受精率影响的研究,放网箱5万粒,其余121万粒投放城东湖。(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的采捕:采捕的时间为2004年4月8~15日,平均水温为14.6℃,每天上午和傍晚各采捕1次,每次作业时间1.5~3小时,采亲鱼用单船拖网捕捞,该拖网是一种无翼单囊中上层拖网,网口宽3米,高2米,全长10米,作业时用三角架把网口撑开,12马力拖带,船速每小时2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