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影响川东鸭茅种子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播种量和行距是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的行距是30、60、90cm,10m^2小区的播种量分别为10、15、20g,进行2因子9处理3重复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2B3的种子产量最高,达799g/10m^2,极显著高于其它组合。因此,建议种植川东鸭茅采用行距90cm、播种量0.67kg/667m^2。  相似文献   
3.
4.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5.
依据贵州省松桃县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黔育1号菊苣与北林202紫花苜蓿、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间作试验,从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效益等方面对间作复合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黔育1号菊苣与不同牧草间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在贵州松桃地区,黔育1号菊苣+北林202紫花苜蓿间作,年均鲜草产量可达87.27 t/hm2,比紫花苜蓿单播产量增加36.17%,生产效益提高20.77%,粗蛋白含量达26.83%。该研究结果可为松桃县种草养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苇状羊茅和鸭茅的水土保持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苇状羊茅和鸭茅两种地方牧草的水土保持性能,2003~2005年对退耕坡地种植的苇状羊茅和鸭茅进行了植被盖度、产草量、根系生物量、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理化性状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草地盖度分别在播种90 d和120 d后均达到100%,鲜草产量高,径流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2.7%和38.0%,土壤侵蚀量分别比对照降低80.00%和88.57%,根系数量多,集中分布于0~25 cm土层中,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特性,比较适宜在退耕坡地还草中利用。  相似文献   
7.
染色本消失法在小麦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世代的小麦杂种为母本和鸭茅状摩擦禾进行属间杂交。利用杂合子发育过程中来自父本的染色体完全、迅速地消失得到大量单倍体胚。借助于胚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从杂合体小麦快速得到性状稳定的纯系。本文首次继花药培养法之后向读者介绍另一种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小麦单倍-二倍经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红三叶和鸭茅草地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红三叶和鸭茅单、混播草地对施氮肥的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氮肥对鸭茅的株高、分蘖及产草量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红三叶对氮肥的反应则不十分明显。同时施肥后,单播处理牧草的产量增幅比混播处理大。试验结果还表明,鸭茅和红三叶产量与施氮肥量均呈指数关系。通过对单播鸭茅和混播草地总产对氮肥的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可以把混播草地对氮肥的利用情况及氮肥对该草地中红三叶固氮作用影响的变化规律分为3类:第1类为混播草地投入最低氮肥量,草地生产力较低,此时红三叶能提供较高氮素价值量;第2类,混播草地投入中等氮肥量,草地生产力中等,但红三叶提供氮素的价值量减小;第3类,投入较高氮肥量,但红三叶失去提供氮素价值。本试验显示,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对混播草地以少施氮肥为好,特别是在0~0.3t/ha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鸭茅原料的特性以及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以结实期新鲜或晾晒鸭茅为原料,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 d后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晾晒之后,鸭茅青贮饲料的水分、乳酸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添加蔗糖或甲酸能够改善鸭茅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极显著降低pH值、增加乳酸的生成量(P<0.01)。晾晒或添加剂处理对鸭茅青贮饲料常规养分的影响不显著,但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